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此外,切莫在自己的问题得到回答后便掉以轻心。
记者也一定要注意听别人提的问题,识别有新闻价值的材料。
例如,在联合国参加记者招待会,意味着许多国家常驻联合国的记者集中采访一个(或多个)新闻发布者,因此竞争非常激烈。
抢机会提问,便是采访中的竞争。
记者争得提问机会后,应避免提出别人刚刚问过或联合国秘书长等新闻发布者已经对某事件作出反应的问题,要擅于提出最重要的问题,把问题问到点子上。
所提问题要进行浓缩,使其简洁明了,容易理解。
记者应善于从别人的提问和新闻发布者的回答中抓取新闻素材,还要擅于从别人的提问中进一步追问,以对所要报道的内容有深刻的了解。
在前述联合国总部发生历史上首次枪击事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衣着时髦的西方女记者在争得提问机会后,用较长时间来说明联合国总部入口处对面几乎每天都有人示威,联合国能否派人去阻止这些活动,免得吵闹会影响联合国总部的安全问题——在紧急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讲这种本属于建议性质的话,离题太远。
她又将提问变成了演讲,话语冗长,结果被主持人打断,白白浪费了难得的提问机会。
四、会议现场采访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一)会议现场采访的注意事项
不少国际会议是闭门会议,记者想要进入会场十分困难。
有些会议只允许有“拍照机会”
……无论如何,对于能参加的会议,记者一般要尽量参加或者选择重要的参加。
记者要想方设法争取进入会场。
如果实在进不了,也要争取离会场近一些,离会议代表近一些,在各国代表进出会场之机堵截他们,向他们提问,这是各国记者经常采用的办法(有些代表也愿意利用这一场合向记者阐述自己的立场)。
有的会议没有记者席,不少记者早早地到达会场以抢占有利地形。
但是,早到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坐在第一排,第一排也许并不是最佳位置。
应该坐在一个既能看到会场全貌、听到主要与会者讲话,又能观察听众和周围情况的地方。
同时,会议如果有同声翻译的话,应注意选择正确的语言,如果没有,要设法解决语言问题,如与其他国家的记者合作。
会议开始前,记者最好能知道各位与会者的座位,并给他们每人作个编号或画张他们座位的草图,这样做笔记时更方便。
此外,用这种办法还可以使自己在万一不知道某人的姓名或不能准确地拼出他的全名(这点很重要)时,事后再作补救。
安排好座位后,记者要做的是拿到现场散发的文字材料,如发言稿、会议讨论的决议的副本等。
除了听发言外,记者同时必须注意其他事情。
录音笔或录音机无法记录讲话人的面部表情和手势,而这些有时比讲话本身还重要。
例如,许多记者都听说过前苏联国家元首赫鲁晓夫1960年9月20日在联合国大会发言时脱下鞋子敲桌子的事,但未必记得住他讲了什么,抗议的又是什么。
这说明,对这一细节的描述远远超过了其他方面的描述。
仅仅记录讲话者的话并不能表示其音量和声调以及他和与会者之间的相互反应。
记者应当注意讲话者的表情、动作,或许可以从他的声音中听出某种弦外之音。
与此同时,记者也应该注意听众的反应。
有时,报道讲话人比报道他的话更重要。
他讲话的内容可能是新闻也可能不是新闻,而他本人的到场或在会上发言这件事却是新闻,如2000年韩国总统金大中到平壤会晤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
金大中到达平壤本身就极具新闻价值。
在会议现场采访时还应该注意会场内外发生的事。
例如,会议讨论时争论是否激烈,某人发言时有无掌声、笑声,还是有嘘声。
有没有人抗议或退场。
有时新闻会发生在会场外,这就要看记者能否抓到和有没有判断力。
2003年6月,在法国埃维昂举行的八国首脑峰会的前一天,4500人在法国举行抗议示威并同防暴警察发生冲突,这就是会场外的大新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