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为了迎接中国国家主席的到访,当时英国各方面做了精心的准备,但这些准备并非这篇稿件的重点,因此,稿件中只用了一个富有象征意味的动作来概括:铺红地毯。
不过,修饰这个动作的词“小心翼翼”
却道尽个中滋味:重视、紧张。
紧接着就解释为何重视、紧张,因为这是中国国家领导人首次来访,标志着中英关系进入新时期,而两国过去的关系一直动**不定。
对两国关系为何动**不定,稿件从经济到政治进行了解释。
有的点到为止,如人权和中国的尊严问题,因为在1999年5月美军在南联盟“误炸”
了中国大使馆,侵犯了中国的主权。
有的则用背景材料展开,如经济问题:“英国是在中国投资最多的欧洲国家,而北京对英国的出口是进口的两倍。”
并引用了英国负责贸易的国务大臣约翰·巴特尔的讲话而加强它的解释。
这些解释反衬了中国领导人来访的重要性,成了解释英国方面“紧张、重视”
的依据。
由此,稿件作出预测:中国领导人的访问标志着中英关系进入新时代。
从上面的稿件可以看出,有时解释性报道与预测性报道是相辅相成、有机地融为一体的,它们相互铺垫,互为补充,丰富和深化了报道的主题和内容。
在上面这篇稿件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是预告。
在江泽民主席动身前发表的这篇稿件,不可避免地要向受众预告江泽民主席在伦敦的活动安排以及此后的行踪。
预告不同于预测,它是对已经决定的事件进行的客观报道,而预测性报道则是对已经决定的事件将会产生影响的分析和推测。
但有时预告与预测也不是截然分割开的,它们可能在同一篇稿件中出现,如上文中“江泽民19日首次在英国公众场合露面将决定他此次访问的调子”
。
在公众场合露面这件事是早就定下的,在稿件中提及是预告,而“将决定他此次访问的调子”
则是预测。
同样,“江泽民主席还将享有下榻白金汉宫的殊荣”
是预告,但这样的预告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稿件解释的依据:如此高规格的接待,正好证明此次访问的重要性——它是中英关系“进入平稳时代的象征”
。
由此可见,可以在同一稿件中结合运用解释、预告、预测等多种方式,为报道拓展更广阔、深厚的空间,也为受众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分析的空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