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他在四五分钟后回来时,原先情绪轻松的昂格尔像是变成了另一个人。
当昂格尔和他的妻子钻进他们的黑色官方轿车时,他说:“但愿我听到的消息是错的。”
昂格尔访问了总统府,并安排了星期六凌晨2时同蒋经国进行一次意义重大的会晤。
68岁的蒋经国从**被叫起来,穿着绿色灯心绒上衣和便裤会见了他的仍穿着晚礼服的客人。
蒋经国和他召来的一位部长默默地读着卡特的来信。
外交部次长严复后来说,蒋立刻提出了抗议。
昂格尔说,他“记下了”
总统的话,鞠了一个躬,离开了总统的住处。
那时的时间是凌晨3时50分。
很明显,上面的报道是在所述的新闻事件发生后才写的。
虽然新闻强调抢“新”
,但这篇“旧闻”
即使现在读起来还是饶有兴致,并且颇可玩味。
如同“纪事体”
需要表现的那样,“美中建交震惊台北”
这个结果并不是记者强调的重点,而是这个突如其来的转折过程内里包含各层意涵。
记者通过敏锐的捕捉、细致的观察和密集的关系网完成对细节的选取和组织。
而写作中对时间的刻意体现,则像惊悚片中特意加快节奏的音乐旋律,造就了一种紧促的氛围。
虽然在新闻报道中采用“纪事体”
架构与传统的编纂“纪事体”
史书有许多类同之处,但长久以来,中国文化强调“文以载道”
,编纂史书时往往要求史论结合,这与“纪事体”
新闻通过详述新闻事件“本末”
来“寓观点于叙述之中”
有极大的区别。
国内记者好发议论,在“纪事体”
新闻中尤其如此,这是使很多报道效果减弱的重要原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