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1960年智利沿海的大地震引发的海啸,不仅在智利沿海肆虐,22小时后,海啸到达日本,波高仍然有六七米;1964年阿拉斯加一带海域发生了里氏9.2级的地震,地震引起的巨大海啸袭击了大半个阿拉斯加。
根据1700多年来的统计,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海啸约发生260次,平均六七年发生一次。
其中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地震海啸约占80%,发生在地中海区的约占8%,而在日本列岛及其邻近海域发生的地震约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
日本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和受危害最重的国家。
海啸速度快过飞机
“这次海啸之所以损失那么大,主要还是周边国家没有建立起地震海啸的预警监测系统,从而利用从地震海啸的形成和传播过程到成灾地段需要的时间让人们疏散转移到安全地。”
徐锡伟说。
“这样的海啸,近几百年都没在印度洋出现过。”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杨华庭研究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在世界海啸警报系统中,包括了整个太平洋地区,地中海以及大西洋东北部靠近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地区,根本不包括印度洋,我参加的几次国际会议上,也没有来自印度洋地区的学者。”
“海啸的传播速度比飞机还快。”
于福江说,海啸的传播速度只跟水深有关,是重力加速度和水深的乘积的平方根,如果水深有10000米的话,传播速度超过300米秒,接近音速,比飞机还快。
但是海啸的波高跟水深成反比,所以在深海什么也看不出来,只有到近海,速度减慢,能量才积累起来,形成一堵几十米高的水墙。
一般船只如果要逃避海啸的话,不应该往港口里面跑,而是往深海里跑,跑得越远,危险就越小。
警报的关键在时间,杨华庭研究员介绍,俄罗斯科学院信息分院院长述金院士曾经根据太平洋地区的水下地形情况绘制了海啸传播时间图,只要在任何一个验潮站观测到海啸迹象,几秒钟内就能计算出来到达任何地点的时间,海啸从阿拉斯加传播到夏威夷的时间误差只有1分钟。
如果有项目支持,得到足够的印度洋海域资料,述金院士不久就可以用同样的算法算出一份印度洋地区海啸传播时间图。
杨华庭研究员说,对印度和斯里兰卡来说,因为距离震中比较远,如果有预警系统的话,应该有足够的时间疏散。
中国曾发生过29次大海啸
从地理环境来看,中国大陆架宽广而平缓,对海啸传播的摩擦力强,并且有从日本列岛到琉球群岛的岛弧保护,不利于海啸的形成和传播。
而日本近海的深度就有4000米,海啸对沿海的冲击就会很大。
1960年日本海啸的时候,波高有六七米,而长江口的波高只有20厘米。
中国近期在1992年和1993年都发生过小的海啸,不过能量都很小,1992年在三亚发生的海啸波高只有70多厘米,损失也不大。
从史书上看,从公元前47年到2000年5月,中国大的海啸发生过29次,多数都只是引起恐慌。
于福江研究员介绍,中国靠近太平洋板块,印度洋的地震和海啸还影响不到,并且中国加入了设在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和日本在深海布设了观测仪器,探测水底地震的发生和水位的变化。
美国布设在西海岸深海里的探测点大概10个左右,足够完成海啸的预警。
但是这种探测设备的军事用途也十分明显,不仅可以监测到海啸,更可以监测到地下核试验,放置在深海不同深度的水听器可以监听潜艇的活动和通信。
“不过,海啸预报比地震探测还要难。
因为海底的地形太复杂,海底的变形很难测得准。”
于福江的话语中暗含担忧。
上面的报道将历史背景与对科学家的采访有机融合起来,使读者对事件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事实上,好的解释性报道,很少只采用单个信源的观点,往往列出多个权威人士的看法,对于争议大的议题常常列举多方意见。
[1]温涛:《哀悼过后,我们该如何记住灾难》,载《齐鲁晚报》,2008-05-2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