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由于太多的葡萄被晒坏,2003年酿造的葡萄酒将比往年少,因此价格可能提高。
灾后救援、重建通常蕴涵着不少商机。
这本是重要的商业信息,可有的记者报道时口气把握不当(尤其当灾难与本国关系不大时),甚至以兴奋的口吻进行,表现得缺乏同情心,这可能引起读者反感。
因此,媒体报道灾难时必须注意道德、伦理问题,写作“因祸得福”
的报道不能走得太远,否则新闻价值观会受到质疑。
记者在报道这类国际新闻时尤需注意分寸,否则容易被有心人利用,挑起他国民众,特别是受害国民众对其所在媒体,乃至所在国的恶感。
(三)地质灾害
灾难性新闻报道中最惊心动魄的莫过于地震和火山爆发。
它们的破坏力,使其踪迹始终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而它们又行踪不定,常常是不请自到的“不速之客”
,更令人们对它们普遍怀有莫名的恐惧和敬畏。
1995年1月17日凌晨,日本阪神发生里氏7.2级强烈地震(新华社发)
因此,只要有“地动山摇”
,媒体一般都有闻必录,不论它们是在人迹罕至的山野,还是在大洋深处。
有时小震是大震的前兆,但新闻报道的规模和投入的力量仍然是根据灾情而定的。
常住人口密集的地区有较大的灾情,媒体一般都会派记者前往现场采访。
地震预报在全世界都是难题;人类对火山爆发的预见性更高些,但亦未能解决准确性问题。
这使得想要抢到第一条新闻的记者面临更多危险。
1991年6月日本云仙岳火山陡然喷发时,虽然大部分居民都被疏散了,但16名记者和数十名火山专家、消防队员、警察,却被时速200公里、温度1000多度的岩浆顷刻吞噬。
进行有关地震、火山报道需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注意报道随后发生的余震或可能再次发生的火山喷发。
第二,报道中注意提到由此引起的其他灾害,如海啸、泥石流、山体滑坡、水灾、火灾、空气污染、疫情等。
1985年9月19日,墨西哥城发生强烈地震(马占成摄)
第三,准确运用术语。
在地震报道中,记者需要用到很多术语。
这些术语在使用时必须准确,因为它们表示不同的含义,用得不当会产生歧义。
第四,要报道引起此次发生地震、火山喷发的原因,介绍地震、火山知识和抗震、减灾常识,以消除人们的疑虑。
第五,注意报道在灾难中发生的奇迹。
第六,注意对人为因素加剧灾情的揭露和批评。
针对印度1992年地震,有媒体指出“豆腐渣工程”
使许多新建筑物倒塌,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损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