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了它们。
《共青团真理报》今天发表了一篇文章,支持在苏联发展这种“年轻的艺术形式”
。
文章说,报纸已经收到“大批”
要求在全国各地举行爵士音乐会的信件。
《共青团真理报》今天发表了莫斯科音乐家联合会领导人瓦诺·穆拉杰利谈论爵士乐的一篇文章。
他指出苏联爵士乐取得了成就,并强调说,这种艺术体裁“在苏联有向前发展的最良好的土壤”
。
穆拉杰利满意地指出,“全力关怀青年的兴趣是共青团正在作力所能及的一切来帮助年轻的爵士乐。”
同时,这位作曲家对爵士乐队缺乏专业训练的情况表示遗憾。
瓦诺·穆拉杰利建议在学校里开设爵士乐系。
他认为,只有使接班人受到高度的专门训练,才能巩固苏联爵士乐由于当代音乐家的天才和热情而取得的成就。
【法新社莫斯科1979年10月2日电】题:在苏联买东西的学问
在苏联买东西是一门生活的学问。
购物者想买某件东西时,必须倚靠直觉和运气。
发现想买的东西后,必须有足够的耐性来排队。
为了买一块肥皂,有时得排3次队。
有一次,我们进了一家商店,该店正在出售毛线。
家庭主妇们在此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战,失败者的孩子们冬天不会有毛衣穿。
在苏联,没人排队购物的地方只有卖面包的商店,除此之外的任何场所,人们都得排队等候购买稀缺的商品。
发工资的时日,你可以看见,在和平大街的一家鞋店外,有五六百人挤着买鞋,这是莫斯科最常见的现象。
外国人看见这样的现象会感到惊讶:大商店的一堆堆货物前必有一行行主妇排成长队,就像小鸡追随母鸡在觅食,而这却是苏联人的日常生活。
在苏联,身边带钱是生存的不二法则,便于立即抢购商品,即使这东西并非必需品。
记者曾采访一位排队买婴儿装的年轻人,他说,他还是单身汉,买婴儿装是打算拿去和一个女售货员换一双冰鞋。
有些东西现在用不上,但将来肯定有用。
表面上看,法新社发布的消息中,第一则是专业会议新闻;第二则是文化新闻;第三则是社会新闻,与政治并无关系;但三则消息其实都可以当做政治新闻,乃至意识形态竞争的材料:第一篇隐示共产主义国家“合法”
而“免费”
的流产漠视人命;第二篇歌颂爵士乐(作为西方发达国家流行文化一个典型代表)不可抗拒的魅力;第三篇直接描绘苏联民众低下的生活水平。
由此可见,即使表面上是“纯而又纯”
的新闻,也很难撇开政治元素。
政治新闻往往与其他类型的新闻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一种网状结构关系。
难怪新闻学在独立而成一个学科前,被称为政治学的一个分支。
政治事件,一直是记者重点追访的对象。
而对于在地球村追风裁云的记者来说,国际政治事件当然是他们工作的焦点所在。
对突发重大新闻事件的反应能力和对政治新闻的追访能力,是世界重量级媒体影响力所在。
这一点,在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和新华社等世界性大通讯社上表现得特别明显:政治新闻在通讯社的发稿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如果将同政治有联系的其他新闻都计算在内,这类新闻通常要达到发稿量的一半左右。
二、吸引眼球的国际政治新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