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因此在采访中记者应多请教专家、行家,或对做出正确解释有帮助的人,否则容易出现偏差,或者把次要问题看过了头,或者没有看出问题的重要性。
例如,上面提到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宣布民族院主席、联盟院主席和联盟院外委会主席这3项任命时,美联社记者的解释性报道揭示了戈尔巴乔夫新职务潜在的重要性,而有的媒体却认为戈氏出任的联盟院外委会主席一职没有其他两个职务高,因而只对另两项任命作了报道。
这样的偏差对读者、对媒体本身的信誉都会有所损害。
在专业性比较强的报道中,这个问题尤其需要注意。
更多以事实说话,利用背景资料对事件做出解释。
背景资料除从采访获得外,还可依靠现成的资料。
当今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各媒体都建立了自己的资料中心,此外还可以在因特网上查寻有关信息。
善于利用资料是记者的基本功之一,对丰富报道内容,加快写作进程,甚至开拓思路大有裨益。
尽管现在查寻资料十分方便,但有经验的记者大多注意建立自己的资料库,把自己采访的领域、感兴趣的问题、采访中收集的素材分门别类地整理和归类,平时有心地积累和充实。
四、重视现场采访
尽管解释性报道更多地以背景材料为基点进行报道,但绝对不能因此而忽视现场采访。
前面提到的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捕一例,日本《产经新闻》记者内藤太郎在一篇发自莫斯科的解释性报道中指出,普京政府“收拾”
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动机是为了“在今年年底的下院选举和明年春天的总统选举中取得决定性胜利。
从而在下期政府运作中,进一步加强总统的权力”
。
他通过采访了解到“霍多尔科夫斯基被大多数国民认为是‘趁着苏联解体的混乱攫取了国家财产的盗贼’”
。
由此内藤太郎认为,“逮捕遭到国民厌弃的霍多尔科夫斯基等实业家,将能够迅速得到国民的支持”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