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对埃利森来说,过去两年间美国企业界进行的深刻反省就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
仁科软件的首席执行官克雷格·康韦抱怨说,公司老板们这些天要为“正直、诚实、道德”
这样的问题担忧。
他指责埃利森的行为简直“恶劣”
。
硅谷几乎无人认为这样的描述有什么不当,尽管他们对他能如此轻松地搞垮对手倾慕不已。
在硅谷,人们都相信这个被大家称为“拉里”
的人又在紧锣密鼓地施展他的惯用伎俩了。
普费弗先生就说:“就像TheWho乐队唱的那样,‘见了新老板,才发现是换汤不换药’。”
看来埃利森在过去20多年里肯定已经多次得逞。
他的成就令人艳羡,尽管十年前他在甲骨文软件公司的账目问题上与证券交易委员会发生冲突,最近又被查出雇用私家侦探刺探对手微软公司的隐秘。
埃利森是个大器晚成的开发商,30多岁以前一直碌碌无为,婚姻不幸,大学辍学,当个电脑程序员都干不长。
这些都和软件界神童的形象毫不搭界,尽管他在当时的确显示了敏锐的思维和过人的自信,这两种素质至今仍是他突出的特点。
高科技行业内唯一比他更具备企业家非凡素质的人就是比尔·盖茨。
跟盖茨一样,埃利森也是从IBM那里交上大运的。
盖茨开始走运,是由于IBM决定采用微软的软件作为该公司生产的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这个决定使微软的软件成为现成的标准配置。
对于埃利森,则是由于IBM公司研究人员取得突破,开发出了关系型数据库——一种新的储存和检索方法,用以处理存储在公司电脑系统里的冗长信息。
埃利森在1977年凭着1200美元和两个朋友创建的甲骨文公司,是第一家为这项技术找到巨大商业市场的公司。
埃利森原本可能要花好长时间找到一个生活目标,但自那以后,他就不屈不挠地走了下去。
他把自己塑造成为实干家兼自学成才的成功人士。
私下里,他待人体贴周到,魅力十足,一点也不像某些人说的那么爱出风头、自私自利。
他有推销员的天分,善于倾听和奉承。
然而与他共过事的人说,他也缺乏耐心,对未能达到他的苛刻标准的员工相当严厉。
作为实干家,埃利森在行业精英中少有志同道合者。
尽管埃利森取得了成功,然而一些问题还是使他烦恼不已,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他渴望得到认可,却常常难以如愿。
这使他与比尔·盖茨的个人竞争好像尤其明显。
埃利森在甲骨文公司的个人资产价值185亿美元,这使他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但还是比不上盖茨的310亿美元,因此他似乎总是跟盖茨过不去。
那么埃利森到底有多坏?当然,他说的很多话在硅谷没被当回事。
他关于高科技产业已经成熟,不会再造就新一代年轻的拉里·埃利森们的论断,遭到了怀疑。
当然他可能会说,作为“山中之王”
,他最希望看到的是硅谷创造性毁灭的轮回走到尽头。
可接下来就是他对仁科公司的恶意收购。
一个敬重他的竞争者表示,埃利森这一手玩得极妙,就在仁科公司准备花费数十亿美元收购规模小一点的JD爱德华公司时,给它来了个釜底抽薪。
不过此人说,埃利森唯一的错误就是对受害者的这一刀捅得有点深了。
如果不买下这家公司而是令它遭受重创,他就会面临法庭判决的巨额赔偿。
法庭诉讼已经大张旗鼓地展开了。
埃利森说,他收购仁科公司的初衷是真诚的,他只是想给仁科的股东们一个选择。
不管真相如何,他肯定能使自己在接下来的好几个月里处于公众注意的中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