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正如《纽约时报》最近在一篇文章中所说的那样,文身活动已经成为一种现代时尚,就连许多著名公司的经理人员的腿上和胳膊上都有文身图案。
他们甚至一点也不担心这样做与他们经常要穿西服和打领带是否匹配。
这种现象在美国已经发展到使许多大公司不得不对职工的着装和是否准许文身进行公开表态。
一项调查表明,福特汽车公司和波音飞机制造公司已经准许经理人员以下的员工可以文身。
硅谷的一家律师公司已经有一批青年人进行了文身,他们的身上不仅文有字母,而且还在身体的某些部位上打了孔。
文森特·韦纳曾经是一个投资基金的工作人员,他现在已经辞职,干起了他自己喜爱的工作——文身。
他对采访的记者说:“文身活动已经不再是一种非正规的文化现象。”
这位在洛杉矶开办文身店的艺术家说,来他店做文身的人中有各式各样的人,从联邦法官到公司退休副总裁,各种人都有,而且每天都有许多人排队等候文身。
由于文身现象的升温,最近几年文身经济也开始成了一项发展最快的行当。
近年来,反映流行时尚的新闻在我国文化新闻报道中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
这一方面是因为流行趋势的千变万化,报道资源丰富,如每年著名的流行时装发布会就有很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样的报道很受观众欢迎。
六、对文化现象的透视和思考
这类新闻涉及一些影响比较大的题材,往往是从某个现象出发揭示背后深层的含义。
例如,经济一体化使有些国家的文化产品大量涌入其他国家,对他国的文化构成侵害。
部分媒体对在扩大文化交流的同时,如何保持文化多样性和民族性进行了报道,以引起人们的关注。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0月20日报道】题:全球阻击“巨无霸”
文化
如果你周日晚上在悉尼看电视,你可以选择美国情景喜剧《人人都爱雷蒙德》,或者其他几部美国电影,包括《女狼俱乐部》等。
其实,在截至今年4月的8个月中,澳大利亚推出的新电视节目有76%都来自外国,主要是美国。
上周,在这种“美国制造”
的背景下,新一轮全球文化战役在巴黎拉开序幕。
有关各方将就一项在拟定中的联合国协议开始谈判。
这项协议旨在帮助其他国家保护本民族文化,以免被好莱坞所“同化”
。
在美国看来,这样的协议可能有碍贸易自由和言论自由,同时受损的当然还有——利润。
由加拿大和法国牵头,大约60个欧洲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主张达成一项关于文化多样性的联合国公约。
这项公约将使电影、戏剧和音乐一类的文化产品脱离贸易谈判的范围和自由贸易规则的限制,从而使各国政府得以保护并支持自己的文化产业。
这一冲突背后存在的争论是:对文化产品贸易的规定是否应该有别于其他商品的贸易规则?各国政府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护民族特色时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这场冲突使美国和其他少数成员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部分成员产生了对立。
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在上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发表讲话时说,如果这样一项公约得以通过,“担心失去独特身份的国家和民族就能以更大的信心向世界敞开大门”
。
相反,美国代表团负责人特里·米勒却说:“一项控制文化理念、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自由流动的公约,是用简单方法来应对全球化,是试图与世界其他地区隔绝开来的极好的例子。”
米勒在接受采访时还说:“应该由个人来决定自己该看什么。
政府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决定强加在公民身上?”
这项公约的支持者说,政府干预远远不会限制人们的选择,相反,却是保证人民有多种选择的惟一途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估计,关于这个问题的谈判将持续两年。
在此期间,争论可能将“集中在如何界定文化以及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否不同于其他商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