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这种“做中学、研中学”
的培训模式对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力加强教师在岗培训的同时,还必须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及各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采取不同的培训模式,让各个层次的教师都有培训的机会。
1.订单式培训与菜单式培训相结合
订单式培训指园所根据幼儿园的长远发展需要和教师队伍情况安排的培训内容;菜单式培训指教师根据自身需要向园所提出的培训需求。
菜单式培训与订单式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是遵照“缺什么、补什么”
“需要什么、培训什么”
的原则,尊重教师的实际需求,让教师主动地参与到培训中,发挥教师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按需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
按需培训旨在根据教师的实践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训活动;集中培训旨在因某种需要集中提高教师的水平,如因课题开展对教师进行高密度的集中培训。
资料链接
如何做到按需培训[3]
一、关注需求
需求调研和需求分析是培训的首要环节,它为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内容、选择培训方法、评价培训效果等各个环节提供了基本依据。
二、把握需求
问诊把脉,真正解决好“为什么培训”
“培训谁”
“培训什么”
“如何培训”
“要达到的效果”
等核心问题:①对政策性需求的把握,如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等;②对幼儿园组织发展需求的把握,如与园所急需教师对接、与园所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对接、与园所组织发展规划对接等;③对教师个体需求的把握,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如入职阶段教师的需求、成长阶段教师的需求、发展阶段教师的需求、成熟阶段教师的需求等。
三、满足需求
参训的教师都是带着问题来的,同时也希望通过培训达到提高能力、丰富经验的目的。
因此,培训模式的选择应丰富多样,相互结合,满足参训教师的需求。
3.分层培训与层级互动相结合
在教师培养中,虽然我们要坚持分层培训,以提高教师培养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但是层与层之间并不是完全孤立的,还要加强层级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借此培养高层次教师的指导能力。
资料链接
分层培训,个性支持
师资队伍建设,需强化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实践性与层次性,坚持“分层培训、分类激励”
。
面对教师的基础和水平不一,潜能和发展方向不同,学校可采用“因材施训”
的方法,对不同层次和不同发展前景的教师进行“梳理”
和“指点”
。
根据教师的不同情况,将教师分成“入格”
培养层、“升格”
培养层和“风格”
培养层三个层次,制定出各自相应的培养目标、实践要求和行动策略,以合理分类开展专业培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