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教师职业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
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而且要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
优秀的园长不仅懂得领导教职工开展日常保教工作,还要灵活地运用多种管理手段促使教师队伍专业成长。
目前,中国的教育改革日新月异,幼教改革更是突飞猛进,陈旧的办园理念、教学模式,必然被社会淘汰,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已经成为幼教界的共识。
园与园之间的竞争如同拔河比赛,决定胜负的关键不在场地和队员的体重,关键在于指挥者能否激励队员团结一心,鼓足干劲儿,把队员的力量合理地集中在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忘我地为队员摇旗呐喊,科学地指挥才能赢得胜利。
在我国,幼儿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在职前培训力度不够的情况下,教师专业化只能靠职后的培训和学习来弥补。
因此,作为园长,要特别注重教师职后的学习与培训。
教师的专业成长并不是某个人成长为骨干教师,而是每位教职工的专业化和精英化。
引用一位园长自己说的话:“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因此,教师的培训与教师真正的需求紧密结合,采用“请进来”
“走出去”
等多种方式进行,在团队管理中,为教师专业成长开路子、搭平台、压担子、建舞台,让教师们去充分锻炼与发展。
二、提升教师队伍质量的重要性
良好的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是国家振兴的重要基石。
教师是幼儿最直接的榜样,所以建设良好的教师队伍是幼儿教育的良好开端。
纵观美国早期教育质量提升的发展历程,在过去的40多年里,美国在早期教育质量提升方面取得的成效显著,可归功于人们对早期教育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入。
推动美国早期教育质量提升的要素,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队伍建设。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提出教师专业化的口号;1986年,卡内基教育促进会发表了《国家为21世纪准备教师》的报告。
这份重要的报告提出,确立教师的专业地位,培养教师使其达到专业化的标准,进而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日本在1971年通过的《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的综合扩充与调整的基本措施》中指出教师的职业本来就需要极高的专业性,强调应当确认、加强教师的专业化。
在英国,20世纪80年代末便建立了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校本培训模式。
我国的香港、台湾分别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加大教师专业化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师专业化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
在我国,党和国家历来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规划纲要》中第四部分第十七章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并系统推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举措,不断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在《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之际,国家教育咨询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谈道:“办好教育需要许多条件,最重要的是要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他说:“《规划纲要》的制定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永恒的主题,而教师队伍建设正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因此,提升教师队伍质量是园长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
在教师队伍管理中,既要留人,也要留心,既要提高教师当下的专业水平,又要着眼教师未来的发展,打造优良师资,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提升教师队伍质量的意义
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关键是抓好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提升教育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教师队伍质量的提升与教师个人成长密切相关,因为专业化的发展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基础。
在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学毕业后还要经过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才能获得教师资格,在我国,教师也必须持有教师资格证才能上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