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代丛书序
banner"
>
园长专业素养的研究框架、实施途径和策略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办好学前教育,关系到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教育部颁发的第二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重点任务是扩大总量、调整结构、健全机制、提升质量,而“提高幼儿园教职工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成长”
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是当前和今后学前教育必须努力的方向,对质量的追求是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付出努力的工作。”
幼儿园园长作为幼儿园的第一责任人,其素质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发展及幼儿教育的质量。
学前教育的内涵发展急需具有专业水准的园长队伍的支撑和保障。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们的园长职业资格准入要求不高,多由一线幼儿教师升任或由上级行政部门直接派遣,加之近几年扩大办园规模涌现了不少新任园长,缺乏全面、系统的专业培训,致使很多园长的实际能力和素质与园长管理工作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园长的专业发展,也影响到了幼儿园的科学、优质发展。
专业能力是园长专业化发展在教育实践中的集中体现,是保障其完成职业要求和工作职责的必要条件。
园长的专业能力不同于中小学校长,因为中小学是以学科教学为核心的能力结构,而幼儿园必须凸显幼儿园保教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特点,以及环境、生活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和独特作用。
因此,幼儿园园长的专业能力结构是全方位的、多方面的,具有综合性特点。
从新颁布的《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看,幼儿园园长被定义为履行幼儿园领导和管理工作的“专业”
人员。
园长的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发展方向,直接影响到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直接影响到一个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并最终影响到幼儿的发展。
基于园长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我们将研究的视角聚焦于此,拟基于幼儿园管理实践现场,梳理幼儿园园长的专业素养结构和能力要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与支持途径,从而助力于高质量、专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学前教育实践管理者队伍的建设。
在分析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我们参考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来构建幼儿园园长专业素养结构(见表1)。
从横向来看,我们认为幼儿园园长专业素养结构包括四个方面,分别为研究维度、研究领域、每个领域所包含的支撑要素以及针对支撑要素所细化出的基本指标。
从纵向来看,我们认为园长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的园长有着不同的专业发展历程,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开放的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和制约。
园长专业素养是指园长为实现其园所管理目标、承担其园长角色时,在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所需具备的素质及要求。
其中,专业精神和专业知识都是相对固定的,是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就能够基本具备的,是一种偏静态的素养构成。
而专业能力则是灵活和可变的,而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是专业精神、知识以及指导下的行为三者的结合,是真正决定园长素养高低的关键要素。
因此,我们将研究重点定位在园长的“专业能力”
上,并将其分为“本体性能力”
和“延展性能力”
两方面。
其中,“本体性能力”
是指园长在胜任其岗位职责时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而“延展性能力”
则是对园长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提出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我们梳理出园长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以及各项专业能力所涉及的“领域”
“要素”
“基本指标”
,并进一步针对“本体性能力”
整理归纳出更为清晰的、操作性强的培养策略与途径。
这样,不仅能将动态和静态两方面因素有机结合起来,而且也能更加深入地把握园长专业素养的本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