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学”
是向专家学,向同事学,向师傅学。
向专家学我们以“请进来”
的方式,邀请幼教专家来园指导。
李玉英老师是我区特级教师,我们借助这得天独厚的资源,多次请李老师来园参与我们的教研,走进我们的教学实践,先后进行讲座、示范课、集体备课、教研研讨。
活动中通过特级教师的亲身示范,让新教师看到了李老师亲切的师幼互动,听到了富有儿童化的语言,深深地感受到了特级教师的风范。
在教研活动中,李老师对教学活动的解读,让新教师看到了一名优秀教师对幼儿的理解,听到了一名优秀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良苦用心,深深地感受到了教师对组织好一节教学活动要付出的努力。
在集体备课中,新教师听到了李老师高深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看到了李老师为所有人答疑解惑的无私奉献之心,深深感受到了李老师高尚杰出的品格。
二、练
教研活动是为了帮助新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只让新教师看和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学”
的同时加强“练”
,“练”
是通过教学展示、评优等活动,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我园针对新教师开展“出师课”
“新苗杯”
评优活动,为了保证活动的实效性,我园在“新苗杯”
活动中采用作课教师尝试自己构思—班长及师傅指导、帮助—作课教师自己整理活动—课后骨干教师带领研讨的模式进行。
这一良好的活动模式不仅调动参与评优的教师对活动的重视与积极性,也发挥了名师、班长、各师傅的指导、带动作用,良好地促进了作课教师对活动的把握,解决了他们平时在教学中的困惑。
由名师备课,班长、师傅指导后再让作课教师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计划直到实施教学,这一过程又促进了教师从理念向实践转化的能力。
最后在骨干教师的带动下进行教学研讨,又进一步引导作课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他们的反思与分析能力,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长处与不足。
这一优化的活动模式使我园新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方面,引发了他们思想、认识上的改变,不断进行观念碰撞、思维整合,从而审视自身专业技能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升了专业化水平。
三、研
什么是教研?怎样开展教研活动才能有效呢?教研活动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再通过实践来检验教研成果的实效性。
教研带有钻研的成分,是每个教师在独自钻研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与分享,从而发生思想碰撞,并产生新认识的过程。
因此,教研活动带有转化、传播、利用的含义,而且还要教师厘清自己的认识,再换位体验,感受他人的想法,最后达到相互影响的效果。
我园对新教师的教研活动融入和渗透到各项活动中,在“学”
中有研,“练”
中有研,有“新苗组”
的园本大教研,也有“师带徒”
的小教研,还有班级的教研,有参与式教研——以亲身参与实操为主,有解惑式教研——解决疑惑困难,有案例式教研——挖掘反思案例,有磨课式教研——一课三磨,有诊断式教研——寻找问题与不足。
在教研活动中,“研”
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但“问题—反思—实践—交流—提升”
是一个不断循环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总结和提升也是教研活动中重要的方面。
在新教师教研活动中,我园除了注重在教研中启发新教师思考与反思,还注重引导他们不断总结和梳理自己获得的经验,相互交流。
针对新教师的工作情况,园长让他们第一学期进行个人工作总结,重点总结工作中的收获与经验;第二学期进行亮点工作总结,请新教师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对自己有心得的方面注意梳理和提升。
有的新教师在亮点总结中写出:“我每天利用午休或是晚上睡觉之前的时间,回顾一天当中值得记录的地方。
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观察到的孩子的表现,对孩子行为的分析,对自己实施的教学策略或教学活动的优缺点评价,今后教学中应对类似问题的归纳总结,还有外出学习或培训的所见所感。”
有的教师总结自己在班级APP推送信息中的经验:“首先,撰写文字稿题目要形象生动或幽默风趣,吸引父母,还要符合主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