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1.1有关大学的概述
banner"
>
大学是一个人一生中知识储备、性格成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万千学子都曾怀着美好的梦想,走进大学校园。
但是,有些同学在进入大学后,发现理想很“丰满”
,现实却很“骨感”
,大学并非想象的那般好,学校吃住各方面都比不上家里舒适,和新同学难以相处,甚至不能接受大学老师的授课方式等。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让自己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自己;要明确上大学的目的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从大一开始就要学会转变角色,努力适应大学新生活,立志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要想度过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就必须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力求能在大学阶段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1.1.1大学的意义
众所周知,对一个国家而言,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
同样,对一个人来说,能力的大小最终取决于受教育程度的高低,而大学是一个人知识与能力积累的重要阶段,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大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1.大学教育是分阶段的,不同阶段需要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
一般来说,专科教育阶段侧重培养具有某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中、高级人才;培养能适应生产、管理、服务和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具有某一项专门技能,能从事某一种职业或某一类工作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
、“实用为本”
为原则。
本科阶段则更加注重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一方面,为将来多向性就业做准备;另一方面,则是为研究生阶段学习打基础。
研究生阶段侧重学科教育,此阶段需要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由此可见,一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需要全体或者绝大部分成员能具备良好的知识素养,而不可能是要求大多数人具备良好的学科知识。
也就是说,社会的发展是既需要“通才”
也需要“专才”
,但是对通才的需求更为广泛。
2.大学教育是分教育类型的,这要求不同类型的大学在教育、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职业技术类大学侧重专业与经济社会相结合,强调校企合作,注重通识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非职业技术类大学侧重专业与学科相结合,强调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既注重通识能力也重视专业学习能力的培养。
[1]
由此可见,无论怎样区分大学本身的特点以及大学之间的差异,大学的本质特征是一致的,那就是:大学的意义在于为社会培养优秀素质的人服务,这种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气质素质,而是通过后天教育而形成的可塑的、人文的素质修养。
所以,“育人”
仍将是大学的核心精神和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
1.1.2大学的责任与精神
任何一所大学必须首先明确并履行作为大学的责任,同时具备大学应有的内在精神。
1.大学的责任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认为,在中国思想史上,责任最初的含义一是表示臣民对君主的效忠和尽职;二是表示个人应对自身行为的不良后果和过失负责。
在西方教育史上,苏格拉底把责任看作是“善良公民”
为国家和人民服务所应具备的本领和才能,伊壁鸠鲁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责任是表示应对自身行为的后果负责。
由此可见,中西方均从恪尽职守和承担过失两方面来理解人的责任。
[2]具体来说,责任就是职责,是一个法学术语,也是一个伦理学术语,是指组织或个体应尽的各种法律的、道德的义务的总和。
责任可分为两类:一是指分内之事,如社会责任、岗位职责等,是一种角色义务责任或可预期责任;二是行为后果之责,如侵权责任、违约责任等,是因未履行好角色义务所应承担的不良后果或强制性义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