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他在莒国流浪几年,国内政局不稳,无日不担惊受怕。
作为王储的命运,向来是死活未定。
他的哥哥不是已经死于他手了吗?至于生活温饱不济,饿时马料也是吃过的。
听到这里,桓公起身正色道,齐国能有今天,全赖两位师傅辅佐之功,在莒的日子当永志不忘,寡人将如履薄冰,不忘旧苦,再励图强。
又过了些日子,王见管仲年高体衰,便召问:“相父之后谁可助我相国?”
管仲知他心有所属,便低头不语。
王说:“当下,我身边有四人最忠。
当年逃难的时候,我无意中只说了一句想喝口肉汤,易牙就把自己的孩子烹煮了给我做汤;竖刁为了表示忠心侍奉我,就自阉而当太监;而那个常之巫会测生死祸福,常为我预言未来;还有一个公子开方,虽是魏国的公子却常年追随我。
连父亲病故,都没有回去奔丧。
这四个人对我可谓忠心耿耿了。”
管仲叹了一口气,解释说:“大王可以仔细想想: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亲骨肉都可以杀害的话,那么他还害怕杀别人吗?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身体都可以自残的话,他难道就不敢去残害大王您吗?人自有吉凶祸福,只要好好修炼自己,自然会善始善终,还用得着别人来测算吗?至于公子开方,父亲死了,都不回去奔丧,这样不孝的人能为国家效忠吗?为齐国计,我请求大王速将这四个人驱逐出去,永不再用。”
齐桓公闻言,果然将易牙、竖刁、常之巫、公子开方打发出宫。
但这四个人平常最会拍马屁、抬轿子,总是把桓公伺候得舒舒服服。
桓公一天吃不到他们送的美味,看不到他们送来的美女,特别是听不到他们的颂言,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好。
这样苦熬了三年,等到管仲死后,他将这四人又招了回来,相伴左右。
也是时来运变,四个人回来的第二年,桓公就卧病在床。
易牙、竖刁等见他大势已去,便凶相毕露,堵塞宫门,传令不许任何人进宫,要将他饿死。
桓公有气无力,求宫女打开一扇窗户,仰望浮来山方向。
他说:“当年我逃亡莒国,颠沛流离之苦能忍;管仲在银杏树下射我一箭,我仍拜他为相,为大业,忘私仇,能忍;在位四十二年,南北征战,伤痛累累,能忍。
想不到今天四个小人设下的陷阱,教我忍无可忍,但又只好咽下这个苦果。
枉我英雄一世,阅人无数,现在才明白,能当面说得出最肉麻话的人,必有最奸诈之心,会最伪善之术,是在为自己谋最大之私利。
我还有什么面目见管仲于九泉呢?”
他就这样遥望着那棵已果实累累的老银杏,在自责自悔中,被活活饿死了。
他死后几个儿子忙着争王位,互相残杀。
桓公的尸体在**停放了六七十天,也没有人收殓,生的蛆都爬出了宫门。
三
我听老银杏讲的第二个故事,是“庆父不除,鲁难未已”
。
其实,只要树老就有故事。
但难得的是,一棵树能原地不动地守着一个故事,一等两千年,等来一个伟人旧典新用,又恰合其意。
很多人知道这句话,是从毛泽东一九四九年四月四日为新华社写的时评《南京政府向何处去?》里读到的。
当时古老而又苦难的中国大地已经被战争揉搓得破烂不堪,亟待和平。
但蒋介石就是不肯罢手,还要打下去。
毛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战犯不除,国无宁日。”
蒋政府必须倒台。
但谁亲眼见过那个该死的庆父?现在还在世的人当然不可能了,就是在世的树也只有浮来山的这棵老银杏是唯一证人了。
这条古老的格言被它收入年轮、挂在树梢上已两千多年,正好让毛泽东用来解释时局,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故事的原本是这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