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原有一个极大的管风琴,全世界只有四架。
一九五六年时苏联一位音乐教师慕名专门来探访,也是我陪他参观,他弹奏之后赞叹得很。
‘文革’中也被红卫兵砸了。”
说完他又不停地惋惜。
我说:“那现在用什么伴奏?”
“用雅马哈电子琴。”
我们都不由笑了起来。
这古老的教堂总是挡不住新东西的渗入,不管它是因为什么。
有两个地方引起我的好奇。
一是厅前左侧有一个与地平齐的石棺。
根据我浅薄的经验,推想这里埋着这座教堂的建筑师。
那一年我在国外一个教堂里就曾遇到此事。
神父说不是,原来这里埋的是创建这教会的第一位主教。
这教堂的前身是海边一间油纸铺顶的小屋,后改为一间瓦房,是德国入侵时的产物。
一九三二年才动工扩建,一九三四年完工,就是现在这个样子。
我默算了一下,一八九七年德国入侵青岛,一九一四年已被日本人赶走。
这教堂怎么还能继续修建呢?神父说当时德军撤了,德国主教并没有走。
我默然了,我苦难的同胞,其时国破家亡,身处水深火热,何有财力心力修此辉煌的工程呢?但确实是我中华大地上的民脂民膏,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教民牙缝里的自愿节余。
我仰望这教堂灿烂的穹顶,惊叹上帝的力量,宗教的麻醉果然更胜过刺刀的镇压。
日本人坚决地从青岛赶走了德国人,却又聪明地留下一个主教,还在两年之内就帮他修成这教堂。
但是那个石棺中现在也已空空,已故主教大人,也在“文革”
中被红卫兵掘出,抛尸荒野了。
这真是一出历史的闹剧,挖坟鞭尸,是伍子胥的发明,帝国主义的侵略遇上了封建式的狭隘报复。
这石棺对面还有一空棺,是留作葬这教堂里的第二位圣人,还不知下回如何分解。
大厅两侧各有两个木制小橱,状如庙里的神龛。
橱两侧各有一窗,窗下有小木凳。
原来这就是忏悔的地方,神父坐在橱内“垂帘听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