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还有一种仿古的草皮屋顶,在蓝天下隐隐透出一种远古的呼唤,据说是所有屋顶中造价最高的。
屋顶多用红瓦,微风一吹,绿树梢上就飘起一块块红布。
德国人仿佛把盖房当成一种游戏,必得玩出一个味儿来。
要是大型建筑,他们就更有耐心去盖,就像全世界屈指可数的科隆大教堂,千顶簇拥,逶迤起伏,简直就是一座千峰山。
从一二八四年一直盖到一八八零年才盖好,至今也没有停止过加工养护,我们去时于“山”
缝间还挂着许多脚手架。
至于一般的私家住房,就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必定要摆弄出个新样子。
德国人常常买一块地,邀几个朋友,自己动手盖房子。
他们在充分地享受生活。
和树多房美相对应的是人少。
车在公路上行驶时两边看不到人,就是在城里也很少看见人。
有几次我有意地目测一下人数,放眼街面,数不到几个人。
这是如中国的长安街、东西单一样的街道啊。
一次在市中心广场停车,要向路边的收费机里喂几个硬币,兜里没有,想找人换,等了半天才从街角转出三个散步的老妇人。
一次开车从高高的停车场上下来,到出口处自动栏杆挡着,不喂硬币它不弹起。
我踩住刹车,旁边会德语的同志就赶快去找人换钱。
这是车库门口,不能总挡人家的路。
但是大概有十分钟,任我们怎么着急,就像在一个幽静的山坡下,怎么也唤不出一个人影。
那条挡板无言地伸着它的长臂,我抱着方向盘,透过车窗,眼前闪出了当年朱自清写的游欧洲的情景:火车爬到半山,一头牛挡住路,车就只好停下来,等着它慢悠悠地走开。
欧洲人竟是这样的舒服啊。
就像在牧场上不见牛羊,只见绿绿的草;在城里不见人,只见空空的街,生存的空间是这样大,感到心里很宽,身上很轻。
人越少就服务得越周到。
在汉堡,大约六七十米就有一个人行过街路口,我们乘坐的庞然钢铁大物不时谦让地驻足给行人让路。
有的路口电杆上画一个手掌印,你要过路时按它一下,红灯就会亮起挡住车流,人过后红灯自灭。
虽然车行如海,但人在车海里是这样的从容,如同受到自然恩惠,人受到社会完好的关照。
反过来如同对自然的保护,人也十分遵守社会秩序,表现出自觉的纪律性。
纪律是社会共同的利益。
在国内早听说过,德国人就是半夜过路口,附近无一车一人也要等红灯,这次真是亲身体验。
汽车也是这样礼貌,尤其是如执行弯道让直行、辅道让主道之类的规则时,经常谦让得让你发急。
而在北京街头汽车常常要挤着自行车,拨着人的屁股抢路走。
是环境的从容养成人性的谦让,当他谦让时不是对哪一个人,是对整个生态环境的满意和尊重。
总之,在德国无论是在乡间,在城里,都感受到一种被缓解、被稀释和被冲淡了的环境。
我们为什么愿意到草原、到海边去旅游,就是因为那宽松的环境,那里空间极大,大到可以尽力去望,没有什么东西会阻挡你的视线。
你可以尽力去听,没有什么人为的声音会来干扰你的听觉,只有天籁之音。
这时你才感到人的存在,人的主宰。
人们为什么要寻找山水,就是为了释放那些在市井中被压缩许久的视力、听力和胸中的浊气。
所以当一个城市二十四小时都能给我们一汪绿色一片安宁时,这是何等的幸福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