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原来这对夫妻,男的是雕刻家,女的是一位芭蕾舞演员,都是搞艺术的。
我想这组作为墓碑的石雕一定是他们生前设计好,叮嘱后人这样创作的。
试想以我们的传统观念谁愿在自己的墓前留一个**像呢?又有谁敢将自己的亲友雕成一个**立于墓上呢?但艺术家自有艺术家的思考。
世间虽有山水的磅礴,花草的艳丽,但哪一种美能比得上人体蕴藏的灵感呢?而这种人类的共性之美,并不是随便哪一个形象都可以表达的,只有那些个别的、极富外美条件的人体,才可充分表现这种内蕴的美感。
这两位艺术家,一个人是终生为人们塑造这种能表达内蕴之美的外形,另一个则所幸天地钟秀其身,就矢志以自己美的外形去表现人类美的灵魂。
总之,他们一生都沉浸在对人体美的追求、创造中。
正当他们的事业处于顶峰之时,突然上帝要召他们而去,这是多大的遗憾啊。
我好像听见他们弥留之际请求上帝答应他们再给世上留下点东西,上帝说只许留一件,这就是墓碑。
于是他们就将自己的一生浓缩在这块石头上。
他们要将自己美丽的躯体展示在这里,用这力、这柔、这情,留给后人永恒的美。
什么才能久而不朽呢?石头。
什么才能跨越生命的“代沟”
,无言地表达感情与思想呢?艺术。
于是这石头的艺术便成了死者与生者在墓前吻别的信物。
当匆匆的一小时参观行将结束的时候,我没忘记这普通公墓里还有一位不普通的人物——赫鲁晓夫。
他的墓在公墓前后大院之间的甬道旁,占地不大。
我没想到这样一个曾为超级大国一号领袖的人物,死后却屈身路旁。
当他和光明一别之时,就来这里与民同乐了。
他的墓碑从艺术角度说也真有个性。
那是由三个黑白方格相扣而成的石雕,在最上一格中放着赫鲁晓夫的人头雕像。
赫在位时的一件惊世之举就是将斯大林遗体迁出列宁墓,而他现在却被置于公墓堆中。
历史人物的功过且由历史学家去评说,但艺术家自有自己的见解。
据说,这个墓碑的设计者曾受过赫鲁晓夫的批评,但他并不从个人好恶出发,客观地认为赫这个人是功过参半,所以就用黑白两色夹一人头,赫鲁晓夫的家属也接受了这个方案。
我站在那里好一会儿,端详着这件艺术家送给政治家的礼物。
在回去的车上,我自然联想到国内的墓葬风气。
一次在南方旅行,老远就见到青山上一片片的白,像长了秃疮一样。
那是新修的水泥墓。
像这样铲去青松翠柏,铺上冰冷的水泥,且不说破坏水土,于死者又有何益呢?建筑向来标志着当时当地的社会文化。
我想起一位建筑师朋友说的话,世界上的建筑可以分为三类:给人住的,给神住的,给鬼住的。
那么,通过神鬼之居的庙堂、陵墓同样可以窥见社会文明的一斑。
封建帝王可以独占金字塔或十三陵那样大的地下宫殿,而刚才参观的这个苏联公墓,无论贵贱,每人交一笔租金,占地一方,限期十四年。
这几年我们国内不少人富了,人住的房子非常现代化,却又按最陈旧的规矩去盖庙修墓安抚鬼神。
看来有了钱,没有文化,没有新观念还是难超越自我。
能懂得向死者献上一件富有审美价值的雕塑,生者与死者之间能以艺术方式倾心交流思想,交流感情,这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就不会很低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