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好一个仙境神界嘛。
妙的是寺院依山砌屋并无后墙,塑像与山石浑然一体;有的借岩石的突悬,如隐山洞;有的背靠坚壁,更显得端庄大度。
还有那衣带、云彩,随风舒展,极为精巧。
我奇怪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塑成的,竟与山石共垂千古而又毫未破损。
凑到跟前细看,已有好事者剥开一点“伤口”
,像泥、像沙、像灰、像石。
向导说,这是特选的泥土、细沙,再加上好的棉花、麻纸,按一定配方调制而成。
这可真是我们祖先最早的“钢筋水泥”
了。
我们一个殿一个殿地看完后已走到尽头。
回首一望,这才看清寺的全貌。
原来这条窄窄的衣带,却打了三个结,即全寺精细地分成三个建筑群,每组都有上下左右的殿宇,成为三足鼎立之势,虽是水磨青砖,琉璃彩瓦,但并不落入俗套。
同中有异,虚实相生,错落而不零乱,庄严而又精致,布局甚是巧妙。
第一组与第二组以小院相通,第二组与第三组则靠一条仅容一人的栈道相接。
就在这条悬空栈道上,依石又筑着一个重檐式的二层阁。
游人到此,提心吊胆,缘壁而行,如履薄冰。
如果大着胆子向下望,但见流云飞鸟,真是身悬半空了。
我们退回身来,贴着石壁向上看,这才发现在山下看来像刀切一样的石壁,原来微呈弧形,整座寺就躲在这个弧凹里。
向导说,要是遇到下雨,任你头上飞瀑直泻,屋瓦却滴水不沾,所有楼台殿阁都被遮在水帘中。
那时遥望恒山,更是云遮雾障,山色有无了。
寺之曰悬空,并不是夸大的命名。
整座建筑是在半壁上凿石为基,但这地基又只有一条石坎,并不能承担全部殿堂。
这么多危楼耸立,只在岩基上挂了一个边。
老人之登山,攀藤附葛,一只脚踏住岩石,一只脚却悬空着。
原来修寺时先在石壁上横向凿洞,打入一排木桩作“地基”
,再在木地基上铺石为面,砌墙造屋,偌大的一座寺院就这样悬空而起了。
为减轻殿宇对木桩的压力,寺下安了几根木柱支撑。
但这木柱只有一握之粗却有丈把长,支于崖上的缝隙中,既无础石,也无钉楔,远看就如几根小棍挑着一个木偶戏台,游人见此,无不惊绝。
不但殿基下的木柱如此,就是殿内的木柱也同样纤细修长。
原来那横梁也是插入石壁的,木柱只不过是个样子。
怪不得民间传说,悬空寺的柱子是假的,用手一推就可以来回摆动。
这寺始建于北魏后期,经金、明、清三代重修,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还是这样结结实实。
聪明的祖先,力学规律在他们手中已运用自如了。
当年这里是晋冀二省相通的要道,至今半山腰上还残存着栈道的痕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