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你看现在这个“真武大帝”
不威自重,静镇八方,还有几分慈祥。
这是一个真真切切的人,圆头大耳,无冠,短须,丹眼,龙鼻,腰壮肩阔,以手按膝,凝视前方。
更妙的是他身着一件锦袍,体态安详如春,衣纹流畅如水,却于前胸和袖口处露出金属纹的铮铮铠甲。
轻衣便服,难掩杀气,这正合朱的身份。
这尊神像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一件极好的艺术品,它既无一般庙里神像的呆板,也没有帝王像居高临下的霸气,完美地表现了“神”
与“皇”
的结合。
我真佩服这无名艺术家的构思之精和做工之巧。
真武神连同旁边的金童玉女等共五尊真人大小的铜像当时在北京铸就,经大运河运到南京,再溯长江而上,又入汉水至武当山下,再搬到这海拔一千六百多米的金顶上,可想是怎样的费工费时。
现在山上还存有朱棣专为运送这批铜像下的圣旨:“今命尔护送金殿船只至南京,沿途船只务要小心谨慎。
遇天道晴明、风水顺利即行。
船上要十分整理清洁。
故敕。”
后面又补了一句:“船要十分清洁,不许做饭。”
你看皇帝也这样婆婆妈妈,圣旨公文也不嫌啰唆。
今天,当我们读这一段君权神授的故事时,却无意中读出了政治,读出了文化。
感谢那些无名的工匠、艺术家,在六百年前为我们预留下这么多建筑、冶炼、雕塑、绘画的标本。
山顶的金殿是武当山海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宫殿,以精见长;而山脚下的玉虚宫则是武当山海拔最低、占地最多的宫殿,以大见长。
它又名老营宫、行宫,可知这是当年全山施工的大本营,又是驻扎军队的地方,也是皇帝出行办公、休息的地方。
朱棣在启动北京故宫工程后四年,开始修玉虚宫,形制全照故宫的样子,只是等比缩小,而且山门、泰山庙、御碑亭等附属建筑越修越多,高峰时达两千多间殿宇,占地八十多万平方米,后经战火、水患,楼殿、屋宇逐渐荒废坍塌。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平地淤泥已达两米之深,沧海之变,宫墙之内已成了一个庞大的果园。
一九九四年花了一百多万,动用机械清土,这座深宫才大致露出了原貌。
我一进山门,心灵为之一震,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荒芜的广场,而铺地的巨石每块都有桌面之大。
石面油光平滑,可知这里曾经涌过多少膜拜的人流,但石缝中钻出的荒草又告诉你,它已熬过不知多少年的寂寞。
广场的尽头是巍峨的宫殿轮廓和红色的残垣断壁,衬着绵绵的远山,令人想起万里长城或埃及沙漠里的金字塔。
这是另一个故宫,你脚下就是午门外的广场,只是多了一分岁月的悲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