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如果这就是‘思想叛乱’,那我认罪。”
舆论再度沸腾。
“千言少年”
发布新一期视频,标题为《沉默的成本》。
片中列举了自上世纪以来,因回避历史而导致的社会创伤:三代人之间无法对话、家庭记忆断裂、集体失忆引发的信任危机……最后画面定格在一个孩子的脸上,他捧着父亲烧毁的日记残页,轻声问:“爸爸,你怕什么?”
评论区瞬间爆满。
有人写下:“我母亲直到临终都没告诉我她曾坐过牢,等我知道时,坟头草已三尺高。”
有人回忆:“小时候看见父亲半夜烧文件,问他在做什么,他说‘在清理垃圾’。
现在我才明白,那不是垃圾,是他的一生。”
更多人开始行动。
图书馆里,年轻人翻找尘封档案;社区中心,退休干部主动举办“口述史分享会”
;甚至有程序员开发出一款名为“记忆链”
的APP,允许用户加密上传家族故事,并设定几十年后自动公开,以防当代压力迫使后代遗忘。
而在西南边境,那位带着备份芯片的助手终于抵达目的地。
云南深山之中,隐藏着一座古老的木楼,门前挂着褪色灯笼,上书“千灯会”
三个字。
第七代接头人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妪,年轻时曾是地下出版社的排字工,双手因常年触摸铅字而留下永久墨痕。
她接过芯片,放入一口铜匣,埋进屋后桂花树下。
她说:“这里每一代人都守一样东西。
上一代守的是书,这一代守的是数据,下一代该守什么呢?大概是人心吧。”
当晚,她在祠堂点燃十九支蜡烛??代表过去十九年牺牲的每一位传播者。
火光摇曳中,她低声诵读《十二条原则》全文,声音沙哑却坚定。
门外,十几个年轻人跪坐聆听,每人胸前别着一枚铜制徽章,图案是一支正在书写的笔,折断了一端,仍在流淌墨水。
他们不知道少年是否还活着,但他们知道,火种未灭。
数月后,一则新闻悄然流传:全国已有超过四百个“种子课堂”
秘密运行,覆盖二十八个省份。
它们不在官方体系内,不受审查管辖,教师多为志愿者,教材由民间协作编写。
其中最受欢迎的一门课叫《谎言识别训练》,通过分析广告、新闻、教科书中的措辞变化,教会学生辨别修饰背后的真相。
例如:
-“局势总体平稳”
往往意味着局部动荡;
-“个别现象”
实则暗示系统性问题;
-“有关部门”
通常指无人负责;
-“正在调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