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故懿文太子薨逝时,朕已十一岁,记得事了……”
赵祯呵斥完毕,周雄却好似吓傻了,伏在地上哆嗦。
眼见对方不答,赵祯又缓缓开口,说得有理有据,更增几分威势:“当时母后分明责怪于老君观的真人,...
少年在疗养院的窗边坐了整整一夜。
晨光初现时,他的手指仍搭在那本《唐诗三百首》的封面上,仿佛还能感受到护工离去前那一瞬的温度。
他知道,那本书已经启程,像一粒种子被风带走,不知将落在哪片荒原,又会在何时破土。
他合上笔记本,轻轻吹熄床头那盏小灯。
护士还没来查房,整栋楼还在沉睡。
可他知道,在这寂静之下,无数声音正悄然流动??从云南山村的粮仓教室,到北方小城的晚自习课桌;从牧区篝火旁的朗读声,到南极科站天线发射的电波;从东京课堂上的三个词,到北京地铁里轻声说出的“我叫林小雨”
……它们彼此不识,却在同一片暗夜中燃烧。
这一天,是三月十七日。
七年前的今天,“烛阴”
电台播出了最后一期节目。
那天夜里,信号中断前的最后三分钟,少年用变声器念了一段话:“如果你们听不到我,请记住:沉默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如今,这句话正在被千万人用自己的方式重述。
护工没再出现。
但第三天清晨,少年在饭盒底部发现一张折叠的纸条,上面只有一行字:“**《微光法则》已传至第十一省。
**”
字迹陌生,却带着一种熟悉的坚定。
他将纸条嚼碎咽下,喉咙发苦,心里却暖得发烫。
他知道,“蝉鸣”
系统仍在运转。
而“我在”
的回应,早已不只是口号。
它成了一种仪式,一种信仰,甚至是一种生存方式。
***
与此同时,在川西高原的一座藏式民居中,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正把《微光法则》抄写在黑板上。
她曾是成都某重点中学的历史老师,因在公开课上播放一段1989年的纪录片片段而被停职。
如今她化名“阿兰”
,辗转于偏远村落,以教汉语拼音为掩护,秘密开设“种子课堂”
。
教室由牛棚改建,屋顶漏雨,四壁透风。
十几个孩子盘腿坐在羊毛毯上,手里攥着铅笔头和皱巴巴的作业本。
最小的不过八岁,最大的已满十五,却都睁大眼睛,一字一句地跟着她读:
>“最坚固的墙,往往崩塌于一句简单的‘为什么’。”
一个男孩举手:“老师,如果我们问多了,会不会惹麻烦?”
阿兰笑了笑:“会。
可你知道吗?真正的麻烦不是来自外面,而是来自你自己??当你明明想问,却硬生生把问题吞回去的时候。”
孩子们低头思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