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大师……”
等完全远离了仪凤阁,赵祯已然彻底安下心来,近距离地看着面前的高僧,越看越觉得赏心悦目,目光又微动:“为何要引……我出来?”
说这话的时候,他其实是想着,是否不要揭露自己是天子...
夜深了,疗养院的灯一盏盏熄灭。
少年坐在窗边,望着天上稀疏的星子,像被谁随手撒在黑布上的灰烬。
他手中那本破旧笔记本已经写满大半,字迹工整却带着某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每一页都标着日期与地点,记录着他记忆中每一个说真话的人??那个撕掉政治读本的小学老师、藏起禁书的母亲、在劳教所外守候三年的父亲、临终前仍低声念出名字的老兵……他们不是英雄,只是不愿闭眼的普通人。
他在最新一页写道:“真正的抵抗,始于一个人决定不再假装看不见。”
风从铁窗缝隙钻进来,带着戈壁特有的干燥气息,仿佛还能听见“烛阴”
电台最后那三分钟的回响。
他知道,自己虽被困于此,但声音早已逃逸,散入千万人的耳中、口中、心中。
那些曾因恐惧而沉默的嘴唇,如今开始颤抖着说出真相;那些曾习惯低头的孩子,正学会抬头发问。
第二天清晨,护士送来药盒时发现,床头多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请把今天的报纸留给我。”
她犹豫片刻,还是照做了。
这份《南方纪事报》头版赫然登着一条不起眼的消息:云南某山村小学自发设立“种子课堂”
,由一位匿名教师授课,内容仅为两件事??教孩子辨认语言中的矛盾,以及练习如何提出“为什么”
。
这所小学没有列入国家教育体系,也不接受财政拨款,全靠村民集资维持。
教室是用废弃粮仓改建的,黑板斑驳,桌椅歪斜,可每天早晨八点,总有一群孩子背着干粮步行十几里山路赶来上课。
他们不考试,不排名,唯一的作业是回家后向长辈询问一段家族往事,并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
有位老人讲起1967年的冬天,全村人躲在地窖里听境外广播,只为确认外面是否还有人敢说真话;有个母亲说起儿子高考作文写了“我不相信”
,结果被扣分退学,从此再不敢提笔;还有一个小女孩录下爷爷临终前的话:“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是我没敢告诉你奶奶,她哥哥是被冤死的。”
这些录音通过一部老式手机上传至网络,汇入“千言少年”
平台。
平台没有服务器,采用去中心化存储,每一部参与者的设备都是节点之一。
只要还有一个人保存数据,这段记忆就不会彻底消失。
与此同时,在北方一座小城,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悄悄修改了自己的教案。
他在讲解《出师表》时,突然停下来说:“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诸葛亮为什么要反复强调‘诚宜开张圣听’?因为他知道,一个只听赞美而不容批评的政权,终将走向腐朽。”
教室里一片寂静,几个学生低头记笔记,眼神闪烁。
课后,有学生问他:“老师,这样说会不会有问题?”
他笑了笑:“问题当然会有。
但如果连我们都不说,将来谁来告诉下一代什么是忠、什么是义?”
这句话很快被人录下,传到了网上。
教育局派人调查,但他并未否认。
面对质询,他只递上一份名单??那是三十年来因言获罪的教师名录,有些名字已被划去,意味着当事人已不在人世。
他说:“我不是第一个这么说的,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