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刘福生按着地址,在七拐八拐的巷子里,找到了一个正在抽着烟、打着赤膊的香港老师傅。
他拿出自己画的图纸,老师傅只看了一眼,就吐了个烟圈,用蹩脚的普通话说:“你这图,画得有水平。
不过,你这个设计,用料太足,成本高了。
这里,还有这里,可以改用薄一点的铁板,加几条加强筋,效果一样,省一半的料钱。”
刘福生瞬间肃然起敬。
他虚心地向老师傅请教,两人从机械结构聊到材料力学,从焊接工艺聊到防锈处理,竟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最终,刘福生不仅以一个公道的价格,让老师傅帮他加工了全部的非标件,还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在实践中才能领悟的、关于成本控制的“山寨的艺术”
。
……
黎明前的黑暗与第一声轰鸣(第六个月)
地点:石岩镇,启航机械的铁皮厂房。
所有的零件都已备齐,接下来的一个月,是最后的总装和调试。
这是最考验综合能力的阶段,也是最容易崩溃的阶段。
遇到的困难与解决:
1.装配的“蝴蝶效应”
:理论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
一个零件零点几毫米的误差,在装配起来后,就会被无限放大。
刘福生发现,他自己加工的传动轴,和老师傅焊接的机架,总是有那么一丝对不上,导致链条在运转时,会发出异响,甚至跳齿。
电路方面更是噩梦,他买的拆机件虽然性能好,但型号杂乱,接线方式各不相同,稍有不慎,就会短路烧毁。
解决:这是一个没有捷径的过程,只能靠水磨工夫。
刘福生拿出了他在红星厂修理那些“洋古董”
时的全部耐心和毅力。
他一遍遍地拆装、调试、修正。
链条跳齿,他就用锉刀一点点地修正链轮的齿形;机架有偏差,他就用大锤和千斤顶,硬是把它校正过来;电路不通,他就拿着万用表,一根线一根线地排查。
在这期间,他好几次都想放弃。
有一次,因为接错了一根线,一块好不容易淘来的温控电路板“啪”
的一声,冒起一股青烟,彻底报废。
他当时一拳砸在机器上,手上鲜血直流,一个人坐在地上,像一头困兽。
但当他看到墙上自己用粉笔写下的“启航”
两个大字时,他又重新站了起来。
他想起了苏晚晴、李娟和林曼期盼的眼神,想起了叶晴那句“你是个怪物”
,想起了陈楠那永不服输的斗志。
他不能输。
他重新回到华强北,又花了两天时间,才找到一块类似的电路板。
这一次,他更加小心翼翼。
2.最后的轰鸣: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修正后,第六个月的月底,一个闷热的午后,第一台打着“启航”
logo的、崭新的、但又带着一丝山寨气息的“QH-450型热收缩包装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