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这不仅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也让她们嗓子沙哑,身心俱疲。
质量控制:即使经过培训,工人操作中依然会出现偏差。
苏晚晴和李娟不得不每天在生产线上巡视,纠正错误,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手册要求。
她们甚至引入了“互检”
和“专检”
制度,让工人之间互相检查,并由专人进行最终检验。
这本“比字典还厚的《生产指导手册》”
,最终耗时近三个月才完成初稿。
它不仅是技术和流程的结晶,更是三女和刘福生无数个日夜心血的凝聚。
销量与回款的“生死时速”
郭振雄的第三项要求,是半年内销售30台QH-450,回款率80%。
这无疑是悬在启航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1993年,深圳的包装机市场远未成熟,客户认知度低,竞争激烈。
1.市场推广的困境:
品牌知名度:启航作为新品牌,毫无知名度可言。
客户更倾向于选择进口品牌或老牌国企的产品。
推广渠道:1993年,没有互联网,没有成熟的广告公司。
主要的推广方式是参加展销会、报纸广告、业务员上门推销。
展销会:刘福生和李娟带着QH-450参加了深圳工业产品展销会。
他们租了一个小小的展位(每天500元),李娟亲自上阵,用她那充满亲和力的销售天赋,向每一个驻足的客户介绍机器。
她甚至会在现场演示机器的操作,吸引了不少围观者。
报纸广告:林曼联系了《深圳特区报》(一版广告1000元),刊登了启航QH-450的广告,但效果甚微,投入产出比不高。
业务员团队:刘福生尝试招聘销售业务员,但1993年,提成制度不完善,业务员普遍缺乏积极性,流动性大。
2.销售的挑战:
客户认知度低:大部分工厂对包装机的认知还停留在人工包装阶段,对自动化包装的优势缺乏了解。
李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向客户普及包装机带来的效率提升和成本节约。
价格敏感:QH-450的售价在3-5万元一台,对于当时的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客户对价格非常敏感,砍价是常态。
李娟不得不灵活运用销售策略,给予一定的折扣或赠送服务。
竞争激烈:市场上已有少量进口包装机和国内其他厂家生产的简易包装机。
启航的QH-450虽然技术领先,但品牌劣势明显。
3.回款率的压力:
赊账普遍:1993年,企业之间普遍存在赊账现象。
很多客户要求先提货,后付款,或者分期付款。
催收困难:林曼作为财务总监,面临巨大的回款压力。
她不得不亲自上门催收货款,有时甚至要面对客户的拖延、推诿,甚至赖账。
她甚至要动用一些“灰色手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