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另外,特意放有纸墨笔砚,那是要他多多练习写八股文章,以便有朝一日能去科场应试。
清人赵烈文在《能静居笔记》中有一段记载,说曹雪芹“素放浪,至衣食不给,其父执某钥空室中,三年遂成此书”
。
这是怎样难挨的一千多天啊!
窗外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室内四顾高墙,日日如坐枯井。
曹雪芹哪有心思与兴致去读“四书五经”
啊,他,恨不得生出翅膀来,冲出这铁屋子,飞向那宽阔自由的蓝天。
曹雪芹喜欢骆宾王的诗,面对幽闭的小窗,不禁吟唱起《狱中咏蝉》这首名诗: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尽,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每当春燕呢喃,或秋蝉鸣唱,他便会回忆起少年时代在江南度过的那些明丽温馨的岁月。
秦淮河畔的楼馆,寒山寺里的钟声,祖父大书库里林林总总的藏书,祖母萱瑞堂堂堂皇皇的匾额。
更有那些见到的、听来的人间奇案,关己的、不关己的家事纠纷,吏治的黑暗,官场的腐败。
穷苦百姓被盘剥、勒索,柔弱女性被侮辱、**,小说里读过的生动曲折的故事,舞台上看过的离合悲欢的场面……这一切像一幕幕生动的活剧,在曹雪芹脑海里映现、演化、组合、叠印。
情节渐次明晰、集中起来,人物的音容笑貌也越来越加鲜明,真真要呼之欲出了。
他研好墨,蘸饱笔,日日埋头,奋笔疾书,要把这景、这情一股脑儿写出来。
写到畅意处,他禁不住发出琅琅笑声;写到悲凉处,他又会像孩子一般“呜呜”
地哭出声来。
他真是如痴如狂,醒如梦中,梦恍若醒,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曹頫等人见他天天伏案写字,还以为他已经回心转意,在刻苦读“四书五经”
,写八股文呢!
其实,曹雪芹要写出的是他积郁胸中多年的情绪,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兴衰荣辱。
曹雪芹要把它写出来,只有让更多人看到一个封建家族的兴亡,才能让那些迂腐的书生们从封建思想的禁锢中解脱出来。
传奇小说《风月宝鉴》就是这样产生的。
这本书也是《红楼梦》的初稿。
影响深远的《红楼梦》就是在《风月宝鉴》的基础上创作得来的。
曹雪芹以他的笔,传出了自己的心声:
这个世道已经到了它的末日,天之将倾,补是补不了的。
它透过风月场中的情债孽海,看到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患的已是不治之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