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拔旗归营黄叶村
banner"
>
茫茫乾坤归何处?曹雪芹思前想后,看来京城内是决计待不下去了,只有出城了。
那么,举家归营吧!
原来清朝时候,凡是在旗的人,在外边混不到事由了,唯一的归宿就是拔旗归营。
清兵入关,曾疯狂实行圈地,除了皇室占有的称皇庄,官僚贵族占有的称官庄,一般旗人所得的分地则称旗地。
北京西郊所圈占的旗地,按八旗的名称划分区域,每区都设有专人管理,称为旗营。
原属于哪一旗的人,拔旗归营后就只能回到哪个旗的旗营内。
曹家隶属正白旗。
在一个风雨飘摇的秋日,曹雪芹打点行囊,携着妻子回到西郊香山附近正白旗村落了脚。
曹雪芹初到香山时,按照旗营的规定,每月尚可以领到四两月例银,每季支领一石七斗米石、斗,古代容量单位,10升等于1斗,10斗等于1石),另分草房三间。
这点儿进项,生活用度自然很拮据。
不过,这里没有城里的喧嚣,没有乌烟瘴气的人事纠纷,倒也落个清静。
清秋时节,香山一脉枫叶染丹,与黄栌树金色的树冠错杂交织,远远望去,像一副织锦挂毯。
正白旗村满种的也是黄栌树,如果站在山顶往下看,就像谁撑起一把金伞,故又称黄叶村。
敦诚在《怀曹雪芹》诗里曾咏道:
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扣富儿门。
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这些诗句,正是对曹雪芹拔旗归营回到西山后的思想和生活风貌的写照。
他的《石头记》在右翼宗学里并没有写完,一些已经写下来的章回,还有不少地方空着待补。
曹雪芹的创作态度一向是很严肃的,一句诗斟酌未稳,一个情节甚至一个细节还没有十分把握,他就空起来,待思虑成熟之后,再回头补上。
他是经历过大富大贵的人,但在饱经沧桑以后,已经体会到这人间的悲苦、世态的炎凉。
他开始对过往的一切重作思考,重新评价。
在右翼宗学与友人交游中,他了解到了更多与他相近人家的盛衰变迁、坎坷际遇,这使得他能够跳出自家经历的小天地,把《红楼梦》里所写的人物、事件,放到历史社会的大背景下来观察把握,进一步挖掘出其中的悲剧意义。
这就促使他必须继续积累生活素材,边写边改。
《红楼梦》第一回作者自白:
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这就证明这项浩大的工程,是他在晚年贫居黄叶村时最后完成的。
黄叶村厚待了作家。
尽管生活十分清贫,有时候不免举家食粥,但是,农民的真诚,民风的淳厚,给曹雪芹的思想与生活打开了一个新境界。
有一天,他路过汉民村落,看到村民正在忙着收秋庄稼。
米谷刚刚打下来装好袋子,庄户头就挨家挨户来讨租了。
农民们哭着喊着向庄户头求告,诉说今年遭了涝灾,收成不好,请求庄户头减收一点儿租子。
可是没有用,粮食还是一袋袋被强行装车抢走了。
就这样,地净场光,农民们一年的辛苦又落了空。
曹雪芹知道,庄户头抢走的粮食,转手还要运送给作为他们主子的住在城里的富贵人家。
早年,曹家也是这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