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马长河 盖房子的男人(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序章:黄河以西,风之彼岸

第一部:风的记忆

风从祁连山的雪脊上吹来,带着盐碱与沙砾的气息,掠过古老的驿道、废弃的烽燧、塌陷的佛寺,又顺着黄河的弯流滑向兰河。

它有时像一首长诗,有时像一篇史书,字句模糊,音节沉重。

每当风起,尘土便升腾起来,像被惊醒的记忆,在城市上空缓缓铺展。

这是兰河独有的呼吸方式——风与沙互为言语,彼此传递着古老而倔强的生存讯息。

兰河这座城市,仿佛悬在时间的半空。

它的名字几乎从不出现在全国新闻中,却在历史的褶皱里被反复提起。

唐代时,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要冲,驼铃与胡笳声在戈壁间回荡,佛塔与驿站在黄昏的烟尘中并立;宋元之际,商旅的脚印铺满河滩,波斯的琉璃与中原的绢帛在这里交换;到了民国,它一度成为西北的临时省府,短暂的繁荣被战火的阴影吞没。

新中国成立后,兰河又成了共和国的实验场,工业化的浪潮在这里轰然落地,钢铁厂、化工厂、机械厂在荒原上接连拔起,铁水流淌如火,汽笛声在山谷回荡。

顾行之出生在那个充满蒸汽与口号的年代。

他的父亲是一名钢铁厂的电焊工,常年与火花为伴,母亲在厂区食堂做饭。

童年的兰河,在他的记忆里总是红色的——旗帜的红、炉火的红、日落的红。

那时每个男人都相信自己是国家的一块钢铁,而每个女人都相信,男人会被炼得发光。

顾行之十五岁那年,父亲所在的厂区传出停产的消息。

工人们第一次领到的不是奖金,而是一张下岗通知书。

那天傍晚,风特别大,父亲独自站在厂门口,烟一支接一支地点,灰烬在风中四散。

第二天,他收起安全帽,从此不再提“理想”

两个字。

随着九十年代的改制浪潮,兰河的工厂一个接一个关停,曾经昼夜轰鸣的机器沉默下来,厂区的烟囱成了城市的墓碑。

几乎在同一时间,南方的沿海城市开始迅速崛起,新闻里满是“特区”

“外资”

“上市”

“小康”

的字眼。

而在这片风沙的土地上,繁荣像退潮一样迅速褪去。

兰河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位置,从中游跌入谷底——曾经位列第十七,如今长年垫底。

统计表上那条曲线如心电图的最后一线平缓。

顾行之那时已经大学毕业,学的是社会学。

他选择回到兰河任教,不是因为这里有机会,而是因为他无法忘记那种被风包裹的沉默。

他说,现代化是一种流动的幻觉,而兰河正是这幻觉的裂口。

他开始研究“现代化与异化”

,研究人如何在被机器、被制度、被消费吞没的世界里依旧保持呼吸。

渐渐地,他发现文字无法抵达真相,于是他开始录音——用一台旧的松下录音机,去捕捉世界尚未被语言消化的部分。

那台录音机是他从废品市场上买来的,银灰色外壳已经斑驳,磁带在转动时发出低沉的咔嗒声,像心跳的回音。

他把录音机带到街头、工地、寺庙、车站、废弃的厂区,去记录那些仍在生活的人。

第一个录下的,是他童年的邻居老包——一个七十岁的包工头,年轻时靠承包建筑发了财,如今却因糖尿病失去了一条腿。

老包坐在轮椅上对着录音机说:“我一辈子盖房子,最后却被自己造的地吞了。”

那一刻,顾行之意识到,所谓历史,不过是一种循环的荒诞。

他录下的第二个,是舞女阿琴;第三个,是破产的厂长;第四个,是开卡车的司机;第五个,是卖保险的老同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寸寸销魂绝世双萌:神医娘亲超厉害开局在大唐迎娶长乐师兄全员皆反派沧海正道从当一只幽灵猫开始重生80:福运甜妻又暴富了!一胎二宝:妈咪被星际首富亲哭了最强分解系统战国小人物妃要爬墙:王爷来扶梯我成了日式反派我的系统总想逼我表白去TM的虐文女主末世女主难当催妆我的青春被BOSS吃了封妖的灯火投胎了网游大神揣兜里爱情公寓:超级女友诸葛大力重生大明之秦王星汉灿烂,幸甚至哉末日游戏奶茶车被抛弃的首领快穿之历劫我是认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