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
婚后,他们分到一间18平方米的宿舍。
屋虽小,却温暖。
春兰管档案,工资比他高几块。
两人合起来月薪八十多,还能攒点。
厂里每年发肉票、布票,逢节还有糖和毛巾。
赵铁民常说:“咱工人吃国家饭,这辈子不愁。”
1987年,儿子赵建国出生。
那天正赶上厂子试车成功,全厂放鞭炮。
赵铁民抱着孩子,笑着说:“咱家有两个建国的功臣,一个是厂,一个是娃。”
他那时真信,这一切会永远延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9年春,厂区修了新宿舍,电影院和澡堂也开放。
厂工会组织“青年歌咏比赛”
,赵铁民唱《咱们工人有力量》。
那天他唱得热泪盈眶。
台下的工友都起立合唱,几百人嗓子震得天花板都在颤。
那是他们共同的信仰:劳动创造世界。
厂里人常说:“咱是国家的螺丝钉。”
赵铁民笑着回答:“螺丝钉虽小,掉了国家都得响。”
他们真的信。
他们信国家、信工厂、信未来。
那是一种未经怀疑的信仰,一种以劳动为荣的精神秩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十年代初,兰河城外的高速路通车。
新闻里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
。
赵铁民听到广播,心潮澎湃。
他以为那风会吹得厂子更红火。
可谁也没料到,那阵风会先吹走他们的饭碗。
厂子产品滞销,机器陈旧。
外面私营厂兴起,能用更便宜的材料造同样的东西。
厂里的计划产量一再削减。
赵铁民那年升为班组长,常被叫去开会。
会上总是那几个词:“改革”
“自主经营”
“市场适应”
。
他听不太懂,只记得厂长说:“要自负盈亏。”
下班后,食堂的饭变差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