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那几年,他几乎不回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三百天在工地。
睡的是活动板房,吃的是桶面,可他觉得自己像个“创造时代”
的人。
他常说:“国家搞基建,咱是国家的手。”
2003年,公路竣工,他赚了人生第一个千万。
那天晚上,他请全公司的人吃饭,喝得脸通红。
有人问他以后打算干啥,他说:“干更大的。
修房子、修城。”
这句话,成了他往后十年命运的伏笔。
钱像水,一旦开闸,就难再拦。
2005年以后,兰河的旧城改造风起云涌,魏四海嗅到了“房地产”
的味道。
他拿出全部积蓄,加上贷款,联合几个商人搞起了“兰北花园”
项目。
那片地原是老粮库,离市区远,没人看好。
他却说:“地是死的,人是活的。”
果然,两年后新区修通公路,房价翻了一倍。
魏四海的名字第一次上了《兰河日报》,被称作“西垂地产新势力”
。
他那张略显粗糙的脸,被修成了油亮亮的成功人士模样。
钱来了,圈子也变了。
他不再喝二锅头,改喝红酒;不再住宾馆,买了兰河最高楼的顶层公寓。
曾经工地上的兄弟有事找他,他也帮,但开始有了距离。
“兄弟是兄弟,项目是项目。”
他学会了这句话——听起来像规矩,其实是冷漠的边界。
他的妻子李玉兰常劝:“少折腾,钱够用了。”
他笑着回:“人要趁热干活,等凉了啥都没了。”
她不懂他这“趁热”
指的是什么,只觉得他整天在追一个看不见的影子。
2008年金融危机那年,他依旧赚得盆满钵满。
兰河的地价涨得离谱,他甚至在酒桌上放话:“中国人穷怕了,宁可欠银行也得买房。”
那时,他已不再是包工头,而是地产商。
车换成了路虎,出门有人前呼后拥。
他的名片上印着金色浮雕的“董事长”
三个字,像是镶在命里的信仰。
可他心里仍惦记着黄土。
每逢清明,他都要回金口镇,站在老家的二层楼前,看着远处的山。
他对侄子说:“你看那山,全是钱。”
侄子笑他迷信,他却摇头:“那不是迷信,是天意。
你不信,总有人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