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顺治八年(1651年),后宫的舆服仪制建立。
与此同时,在皇后之外正式设立了“皇妃”
一级,并在顺治十一年(1654年)增设了次于“皇妃”
的“九嫔”
一级。
不过这两种等级都是先在制度上规定出来,并没有在实际中执行。
顺治十三年(1656年),清廷决定施行新规定的后宫等级制度,首先要册封东西二宫皇妃,其余“九嫔”
等则暂时搁置。
在后来的执行中,因为“东宫皇妃”
孔四贞最终没能成为后宫主位,“东西二宫皇妃”
也成为废案,只册
————
①《内阁藏本满文老档》,第20册,第618页。
②《内阁藏本满文老档》,第18册,第877页。
③《清史稿》卷214,第30册,第8897页。
封了一位“贤妃”
。
后来,这位贤妃得到了世祖顺治帝的盛宠,以至于专门为其增设了皇贵妃一级。
正如世祖自己所说:“宫中庶务,曩皆后经理。
尽心检核,罔不当。
虽未晋后名,实后职也。
第以今后(孝惠章皇后)在,故不及正位耳。”
①这位皇贵妃即是孝献皇后董鄂氏,她也成为清代皇贵妃在事实上成为“副后”
的缘起。
在庶妃方面,依然继承了入关前的习惯,由上至下有福晋(fujin)、小福晋(buyafujin)、格格(gege)三个等级,反映顺治朝在高级后宫主位制度逐渐依据中原习惯进行发展的同时,低级后宫主位制度的变化则趋于保守。
至于《清史稿》中提到的“顺治十五年,采礼官之议,乾清宫设夫人一,淑仪一,婉侍六,柔婉、芳婉皆三十,慈宁宫设贞容一、慎容二,勤侍无定数”
,②根据《世祖章皇帝实录》里的原文来看,应该属于女官制度,而不是后宫主位制度,是《清史稿》的编纂者将二者进行了混淆。
而且这套女官制度是否真的实际执行过,也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到了康雍两朝,如《清史稿》中所说:“康熙以后,典制大备。”
③“皇后”
“皇贵妃”
“贵妃”
“妃”
“嫔”
“贵人”
“常在”
七个等级在康熙朝已经逐步建立并施行,只有“答应”
这个等级尚与后世不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