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则认为,姬是形声字,右边是它的音旁。
确实,它和“巨”
字造型很像,但问题是,姬字来自商人的甲骨文,而商人是不太可能关注一个遥远的小部族的族源神话的,所以脚印的说法应该不实。
那么,周人的这个姬姓到底是怎么来的?应该是来自居住的地名O剔除后起的黄帝传说,可以推测,后稷的某一代后人应该曾经居住在一条姬水附近,故而给自己的部族冠以了姬姓。
从这以后,他们就可以和姜姓部族通婚了。
长期以来,周人都是只有口头语言而没有文字,直到商朝末年与商朝接触后,周族上层族长才开始学习商人文字,并从中选了音近且带女字旁的“姬”
字,从此一直沿用下来。
商人姬字的本意,可能是女子梳头用的篦子,其实也是一种人祭方式。
上古的族姓多用女字旁的字,如姜、姑、姒等,这可能和他们的女性始祖传说有关。
三个“周”
的纠缠
武丁时期的殷墟卜辞里有“周”
,但卜辞里关于“周”
的事件,从未出现在周文王族人的记忆里,也没有进入《诗经》等文献。
这有点难以解释,因为商末的周族很热衷攀附商朝,不应当遗漏掉武丁王时期的荣耀。
其实,这背后的问题是,“周”
本来只是一个地名,生活在这里的族群曾经发生过更迭变换,先后有三个人群生活在周原地区,彼此区别很大,不能混淆。
先来看最早的。
后稷的儿子离开故乡周原和有邰氏部落后,那块土地上还有居民吗?当然,有邰氏的多数人还是会在故乡继续生活,不仅如此,他们在周原还形成了以“周”
为名的部落。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说,是后稷之弟台玺的儿子叔均继承了后稷的农耕事业,建立了一个“西周之国”
:
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
有人方耕,名日叔均。
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
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
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
有赤国妻氏。
有双山。
这里说的“帝俊(善)生后稷”
,不再是姜嫄未婚生子,显然属于后人加上去的附会之辞。
根据《诗经?生民》,姜嫄生后稷之后,应该还会继续生育,所以后稷会有同母弟弟台玺。
台玺的台就是邰,说明他属于姜嫄的有邰氏部族,而台玺的儿子叔均自然生息在周原,并将其发展为“西周之国”
。
这个“西”
周容易和后来的西周王朝混淆,实际上,《山海经》之所以称其为“西周之国”
,可能是为了和后稷、不窜后人那一支远行的周族相区别:后稷和不窜的后人(姬周)迁入了戎狄山林;台玺和叔均的后人则开发故乡周原,沿袭后稷的农耕事业。
另外,《山海经》可能还混淆了一点:叔均这支周族未必是姬姓,很可能沿袭的是姜嫄旧有的姜姓。
只是后稷那一支姬姓周族后来建立了周王朝,名气太大,使得后人误以为周人必然大都是姬姓。
在不窜“远窜于戎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