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明年,西伯崩,太子发立,是为武王。
(《史记?周本纪》)
此时,文王的儿子已纷纷长大成人,成为在前方征伐的主要统帅,而文王则用通神和易卦占算能力为其提供指导。
下面,我们来略述一下文王的扩张历程。
一,受命第二年,伐犬戎。
戎人多是姜姓,和周人有遥远的亲缘关系,这支犬戎应当距离周原不远。
二,受命第三年,伐密须国,也称密国。
密地,在今陕西省灵台县,周原西北方的山地。
注家说,它是姑姓之国,也是西部土著部落,当初周族始祖后稷娶的就是姑姓女子。
最终,密国被文王征服和兼并。
“文王大宅”
的甲骨卜辞里曾经几次出现密地,比如,某一个秋天,王向西去往密,还准备在密修筑一座城池:“今秋,王西克往密。
王其往密山。
密斯城
《诗经?大雅?皇矣》对此描写较多,大意是说,先是周和密发生了某些纠纷,密人首先进攻,侵入周的领地,文王震怒,组建了整齐的作战队伍(“爰整其旅”
)迎战。
这可能是从殷都返回之后,周昌首次模仿商朝的军队编制作战。
成功占领密地,让文王信心大增。
看来,上帝确实支持自己,全天下都将臣服于周王:“万邦之方(楷模),下民之王。”
三,受命第四年,灭黎国。
据后世注家解释,黎国在今山西长治附近。
根据近年此地陆续出土的一些商代青铜器,很可能在文王时代这里有一个商朝的侯国。
黎国距殷都已不算远,中间隔着太行山脉,因此,倘若文王此次征伐的是长治地区,会有很多难以解释之处:
其一,距离周原太远,中间要经过不止一个商人侯国,先是老牛坡的崇国,东渡黄河之后,还有三个南北连成一线的商人侯国(遗址分别在闻喜县酒务头、浮山县桥北和灵石县旌介),因此,倘若文王胆敢伐灭其中任何一个,其他侯国肯定不会坐视。
其二,即使黎国只是一个土著邦国,不属于商朝体系,中途的商人侯国对周军不加干涉,但征服后的土地对周人似乎也没任何用处,
纣王时代商朝的势力范围:圆圈是晚商时代的商人侯国和较大殖民点14
毕竟这里和周之间的联系实在太遥远,也太脆弱。
其三,《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文王灭耆(《史记?殷本纪》写作“饥二《尚书?西伯戡黎》写作“黎”
),引起商朝大臣祖伊的恐慌,并向纣王告警。
当然,在《史记》中,祖伊强调是纣王道德堕落引起的种种混乱,并不是周的威胁:王现在过得放纵而残暴,自寻死路,所以天神已经放弃了对商朝的护佑,商民皆在抱怨这个时代怎么还不结束。
而纣王的回答则注定会成为后世的经典:“我生不有命在天乎!”
翻译为白话就是,不是只有天才能决定我的命运吗?
祖伊和纣王的一问一答都没提及周灭黎的威胁,很显然,这是一种离现实很远的道德叙事,但有一点很明显,其预设背景是:周灭黎,是对商朝的公然背叛,威胁极大。
四,受命第五年,灭邛国。
注家解释,邛国在今河南省沁阳市,也就是太行山南麓,黄河北岸,已属商朝心腹,离殷都只有200多公里,而且没有山河险阻,一马平川。
按正常逻辑,无论是周占领这个地方,还是灭亡此地的商人侯国后全身而退,都不是商朝可以容忍的。
但史书中却说,纣王仍然无动于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