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的太平天子,从来没上过战场,更没带过一兵一卒,岂能与戎马一生、血染征袍的高祖同日而语?再者,晁错身为臣子,让景帝出去打仗,置人君于万险之地,自己却在长安躲清闲,并以留守之职统揽朝政——实在是显得居心叵测。
其次,晁错说要把“徐、僮之地”
割让给吴国,估计是想向吴王投掷烟幕弹,故意示弱以麻痹吴王。
但是,晁错一方面让景帝御驾亲征,一方面却又故意向敌人示弱,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假如景帝真的这么做了,只能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徒令天下人耻笑而已。
因此,景帝断然否决了晁错的提议。
晁错犯的第二个错误,是心胸狭隘,容不下异己。
没有人能否认,晁错是个难得的忠臣。
他之所以不惜得罪天下诸侯,力排众议,锐意削藩,根本目的是巩固中央权威,希望大汉天下长治久安。
然而,往往越是忠直之臣,越有一个毛病,就是容不下与他政见相悖或性情不合的人。
司马迁在评价晁错的性格时,就说他“为人峭直刻深”
。
这个词的意思,说好听点儿叫作刚正严明,说难听点儿就是执拗、刻薄。
当时,晁错在朝中有一个不共戴天的政敌,名叫袁盎。
袁盎原任吴国丞相,与晁错素来不睦。
早在文帝时期,二人就
是水火不容的死对头。
凡是有晁错在的场合,袁盎立马拍屁股走人;而只要有袁盎在场,晁错的反应也如出一辙。
景帝即位后,晁错一升任御史大夫这个纠察百官的职位,便以袁盎收受吴王贿赂为由,欲治袁盎死罪。
随后,景帝将袁盎贬为庶人,却赦免了他的死罪。
晁错没能除掉袁盎,一直耿耿于怀。
此次吴国带头作乱,晁错便抓住这个把柄,再度指控袁盎与吴王暗中勾结。
但是,晁错此举却遭到了朝中同僚的反对。
他们认为,袁盎任吴国丞相已是几年前的事了,这几年一直住在京师,应该不会与吴王通谋;此外,就算袁盎有问题,也应该在叛乱爆发之前抓他——这样或许还能搞到点儿有用的情报。
如今七国既已反叛,抓袁盎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晁错得不到同僚支持,手中又没有什么证据,无法整治袁盎,只好悻悻作罢。
很快,袁盎就听说了晁错要整死他的消息,顿时大为恐惧。
他意识到,再不奋起反击,自己迟早会死在晁错手里。
然而,此时的袁盎只是一介布衣,如何对付手握重权的晁错呢?
乍一看,跟晁错比起来,袁盎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他要跟晁错斗,不亚于蚂蚁战大象,几乎是不可能赢的。
可是,在这个变幻无常的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尤其政治,更是世界上最善变、最不可捉摸的事物。
上一
秒,你也许权倾天下、位极人臣,下一秒,可能就家破人亡、身死族灭了。
这其中的转捩点,就在于时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