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长史说,大将军要给皇帝写报告,所以这件事得解释清楚。
此时的李广已心如死灰,觉得没什么好解释的,便闷声不语。
长史急了,就催李广派一两个手下跟他去大将军帐中,把事情说清楚。
其实,长史这么说,就是在暗示李广找个背锅侠,把罪责推给手下。
李广当然听得出弦外之音,可他绝对干不出这种甩锅的事,便毅然道:“诸校尉无罪,是我自己迷了路。
我会亲自到大将军那里去解释。”
谁也没料到,这一刻,这位纵横沙场数十载的老将已然心存死志。
长史走后,李广召集麾下文武,满怀伤感也满怀憾恨地留下了他的人生遗言:“我自从十六岁从军以来,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此次有幸随大将军与匈奴单于对决,却又被大将军派
到右翼,绕了远路,还迷失了方向——这岂不是天意?!
我今年已六十有余,不愿再去面对那些刀笔吏了。”
说完,李广不等所有人反应过来,旋即拔刀自刎。
一代名将,就这样凄凉地结束了自己戎马倥偬的一生。
据司马迁记载,李广自杀后,“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史记·李将军列传》)。
军中不论文武,百姓不论老幼,也不论是否认识他,都因他的去世而恸哭不已。
李广的一生,虽然以这种令人扼腕、唏嘘的悲剧方式终结,但他的烈烈英名与赫赫勋业,却不会因此而稍有逊色,更不会因为没有封侯而有所减损。
一个人是不是侯爵,是皇帝说了算;但一个人是不是英雄,得由百姓说了算,由青史说了算。
就此而言,李广也不枉一生。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千百年后,无数中国人仍在传诵着这样的诗句,可见,李广虽死犹生。
李广的人生悲剧,固然主要是由极其糟糕的运气酿成,但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幕中,大将军卫青显然扮演了一个不太磊落的角色。
假如不是他存了私心要照顾公孙敖,而是让李广以前锋的身份参与这场决战,那么“一生难封”
的李广也许就能在这一战中建功立业,彻底了却封侯的夙愿了。
只可惜,历史不容假设,人生无法重来;该发生的
悲剧,终究还是发生了。
李广有三个儿子,长子李当户和次子李椒皆先他而亡,在世的只有三子李敢。
也许是认为卫青对父亲之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李敢一直对卫青怀恨在心——而这一点,也为此后的另一场悲剧埋下了伏笔。
大军回朝后,尽管取得了重大胜利,可耐人寻味的是,武帝刘彻并未对卫青有任何加封或赏赐的举动,连同他麾下的所有将领,也无一人得到封赏。
个中原因,可能有两个:其一是李广意外自杀,卫青身为主帅,肯定要承担一定责任,所以就功过相抵了;其二,随着时间推移,皇后卫子夫越发失宠,而卫青也就越发不被武帝青睐了。
封赏没有,但惩罚却跑不掉。
右将军赵食其因迷路失期,论罪当斩;按惯例花钱赎罪,贬为庶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