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总之,要想找一
个守成之君,还有谁比太子更合适呢?听说皇后和太子心存不安,其实哪有他们担心的那回事,你可以把朕的意思转达给他们。”
卫青听了天子的这番肺腑之言,赶紧叩首谢恩。
卫子夫随后也向武帝谢罪,表示自己不该心存疑惧。
应该说,武帝刘彻给自己和太子刘据的定位都是准确而清晰的。
他自己,是为后世奠定法度的一代雄主,肯定要积极进取,大有作为;但这必然带来一个极大的副作用,就是对国力和民力造成严重的消耗。
所以,他的继任者,就不能再像他这样拼命“折腾”
,而要作为一个守成之君,施行儒家的仁政,与民休息,安养天下,还百姓以安宁平静的生活,让国家的元气慢慢恢复。
否则的话,汉朝必定重蹈暴秦的覆辙。
对此,武帝刘彻显然也有清醒的认知。
正是基于上述定位,所以当武帝这些年来不断开疆拓土、征伐四夷,而生性仁恕的刘据一再劝谏时,武帝就会笑着对他说:“吾当其劳,以逸遗汝,不亦可乎!”
(《资治通鉴·汉纪十四》)
“由我来承担辛劳,让你去享受安逸,难道不好吗?”
武帝的态度充分表明,虽然太子性格“不类己”
让他感觉遗憾,但这并不足以成为刘据的缺陷;相反,从守成之君所需的禀赋而言,这倒不失为一种优势。
因此,武帝没有怪刘据不谅解他的苦心,而是乐于让刘
据保有他自己仁厚的天性。
中年以后的武帝常年出外巡游,朝廷的政务便都交给了太子,后宫事务则交给皇后。
武帝回京后,刘据会将重要事务的处理结果禀报给他。
武帝从来都没有意见,有时候甚至连看都不看。
这说明,武帝对太子监国是完全信任的,对他的理政能力也是认可的。
对于武帝后期施行的酷吏统治,太子刘据显然很不认同。
所以,刘据往往会尽己所能,将酷吏制造的许多冤假错案一一平反。
此举虽然赢得了百姓的拥护,却得罪了酷吏。
皇后卫子夫深感不安,经常劝刘据要顺从父皇的心意,不应该擅自替那些冤案的受害者平反。
出乎卫子夫意料的是,武帝刘彻得知后,表示支持太子的做法,反倒认为皇后不该这么劝太子。
随着太子刘据介入帝国政治的程度日渐加深,朝中的大臣很自然地分成了两派,“宽厚长者皆附太子”
,而那些酷吏则与太子完全对立,水火不容。
尽管太子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可正邪两派的力量对比并不均衡。
因为那些酷吏在朝中党羽众多,并且个个工于权谋,很会搞事情;而依附太子的朝臣们往往跟他秉性相同,都比较仁厚温良,也就相对缺乏博弈手段。
久而久之,朝中就形成了对太子“誉少而毁多”
的局面——正面评价少,负面评价多。
尤其是卫青去世后,酷吏集团更是认为太子没
有了靠山,于是争相对他进行各种构陷。
而酷吏集团不仅把持了外朝,在内宫还有一群帮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