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再如,工厂车间的5S管理规范,每个工厂车间,必须建立“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这5S的管理规范,把要与不要的人、事、物分开,再将不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处理,把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量、定位。
保持清洁、认真维护,永续教育,养成工人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
再如,精益管理与绩效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应用。
用DTD(从原材料到厂至产品出货时间的核算)、首次合格率、设备综合效率、生产排程达标率等指标进行考核和管理,让管理不再是完全“定性”
,而是向“定量”
方向发展,从粗犷的“习惯”
提升为数据化的“精细”
。
再如,研发到制造流程的标准化。
从产品经理提出产品定义开始,研发部门进行产品研发,工艺工程师进行工艺设计,归集工艺指导书,进行工艺培训和确立操作标准流水线,然后是试生产、小批量生产一直到最后的量产,整个流程都必须标准化。
只有实现了这种标准化,才是工业化,而不是传统的工坊。
再如,民用产品工厂中,以顾客为中心的6西格玛(6Sigma)管理模式。
将违反顾客意愿、达不到顾客要求的产品均视为缺陷产品,建立顾客导向的业务流程。
这是与非民用产品工厂,不同的质量管理体系。
李思华感到欣慰的是,在最早准备工业建设时,她对于工业管理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招聘的美国技术人员中,不乏熟悉工业管理的人员。
而且她在工业技术学校中,普遍推广了工业管理的教育培训,所有的学员,都有经过这样的训练。
这使得这些新思想,能够很快地被他们接受,并在各个工厂广泛推行,形成不断改进的有效机制。
这些专门被选拔出来的“工业管理专家”
,对于李思华提出的思路和要点,那是如获至宝。
其实他们很多人平常就在思考,如何在不影响生产效率的前提下,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
李思华提供的很多思路,就像是打破了那张遮蔽眼睛的纸,让他们一下子眼明心亮起来。
很快,几套“工业管理规范和方法”
被整理和完善了出来,开始在海南和缅甸的工业中,大规模推广,这在后世被称为“第一次工业管理风暴”
,深刻影响了中国后来的工业建设和工业管理。
在几十年后,有专家评论说,当时中国的技术人员结构,相比世界水平还相差得很远,其后花了30年,才基本上达到了同级水平。
但是工业管理的水平,却提高很快,不到10年,已经在全球领先。
技术不够,管理来凑的方法,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此后根据地工业产品的质量提高的速度非常快,尤其在军工领域。
在曼德勒,缅甸科学分院得以成立。
李思华要求他们,在当下尤其要以服务工业技术的进步为主要任务。
李思华指出,我们面临的这一次工业革命,大约可以定义为化学能加热机。
所谓化学能,就是从石油、天然气、煤炭获得能源,然后通过能源和电力工业,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即除了蒸汽机,还包括汽轮机、燃气轮机、内燃机等的各种“热机”
。
这是这个时代的“现代工业核心体系”
,所以先补上这一课,是最重要的工业发展基础。
补上这一课的意义极为明显,那就是形成大规模的现代工业产品制造能力,实现通过工业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