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在此基础和积累下,我们的科学研究才能够全面开花,在每一个领域,去追逐全世界的先进水平。
所以对于科学院,最优先的,是去攀爬几颗科学树。
包括能源开采、热机体系、化学工程、铁道和轨道系统、无线电通讯等。
例如热机,内燃机正逐步替代蒸汽机,那么就必须发展内燃机中包含的关键科技,例如转子、气缸、发动机等方面的关键技术,以发展越来越强劲的动力总成,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同时必须向小型化、灵便化发展。
对工业建设从工厂管理到科学研究方向的梳理,让缅甸的工业发展,得以按照比较聚焦的方向,快速发展。
第80章分工、农业、白银、云贵
除了工业,李思华当然不会偏废农业的发展。
近期在她做了大量对乡寨目前现况的考察和调研后,认为分工问题,已经开始成为乡寨向高级化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当前必须要解决好的根本问题。
其实关于农林业分工,在海南的时候,李思华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她的反复思考,以及与同志们的多轮研讨,只不过当时因为觉得思路还不太明确,所以没有提前调整。
而现在,借着缅甸大规模的乡寨建设,李思华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已经可以推出。
相关政策的思路主要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径,大约是三种,即农业多元化、农业规模化和农业工业化。
这三种模式可能并存,但时间线上确实也有一点逐渐递进的味道。
最基本的模式,应该是农业的多元化,这正是乡寨模式,目前着力建设的方向。
无论是庭院经济、多种经营、一户十业、农林并举等等,都是农业多元化的现有模式。
这种模式,承认在农业必须承载大量人口的前提下,农田耕作的收益肯定是有限的,所以要发展多种辅助行业和初级加工业,来整体提高农民的收入。
与农业多元化相反的模式,是农业的规模化。
例如美国的农业,被称为“大农业”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认为,从经济效益上看,农业承载不了太多人口,按照分工理论,从提高效率出发,应该尽量用极少的人力,通过机械化实现大量食物的生产,不仅降低成本,而且能实现大规模的生产。
化肥、农耕机械等方面的科技进步,使得农业规模化更具效率上的吸引力。
美国大农业的成功就是明证,他们的粮食、肉食,全部都是全球成本最低的,也是产量最大的,这是科学的力量,我们必须承认。
但是,农业的规模化,就必然让农村只能承接非常少的人口,美国的农业人口,已经只有不到两千万人,还会继续减少。
至于农业工业化,则是一种远景,是农业规模化的进阶。
即在未来能源价格变得极为低廉的前提下,用工业生产的模式来完全代替农业的耕作,例如水稻和小麦种植,被高楼大厦的“无土植物工厂”
替代,养鸡养猪,被直接培养生物组织的技术替代,即直接生产出鸡腿、猪肉,无需再经过生命的养殖过程。
所以,这是一种以能源的转化,完全替代农业生产的未来模式。
农业工业化的时代还太远。
最近的几十年,必然还是农业多元化和农业规模化的模式。
那么,根据地的农业模式是什么呢?
必须要承认我国的国情,我国的人口非常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农村必须具备大量承载人口的功能和能力。
这使得我们别无选择,最主要的路径是农业的多元化。
那么,如何克服农业多元化相对于农业规模化,在效率和成本上的劣势呢?
我们的答案是,主粮补贴,以及农林牧渔产品分级和搠源制度。
主粮主要是为人生存,提供足够的能量,无论是多元化还是规模化生产,在品质上的区别有限,或者说是看不出来,难以分级。
所以面对我国未来主粮生产成本,必然高于美国这样大规模低成本生产主粮的现实,只能是对主粮进行生产补贴,实行国内的保护价,这不是一个花多少钱的问题,而是用自己的生产、保护自己粮食安全的大问题、大战略。
其它的农产品,则灵活性高得多,完全可以实现分级制度。
例如美国现在大猪场以工业化模式生产的猪肉,其实口感比起我们农家养殖的猪,相差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