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整个能源体系在1935年的投资,高达1.2亿美元。
这还是在前期,已经储备了大量生产设备的前提下,否则整体投资,可能要接近2亿美元。
大工业布局,除了上述与能源密切相关的石化等大工业体系外,其它还包括了很多其它方面的布局。
最重要的当然是钢铁,李思华前期一共储备了600万吨钢铁产能的生产线和设备。
已经在海南和缅甸各投放了100万吨(海南自己已经发展到近150万吨),剩余的400万钢铁产能,主要释放在贵州和四川两个省。
在贵州最重点的当然是结合了煤炭、铁矿资源为一体的水城基地,计划投放产能150万吨。
四川的铁矿,主要分布在攀枝花和凉山州一带,计划选择两个主要矿区,投放剩余的250万吨产能。
为此,专门派遣2个主力师,去将凉山州及附近的奴隶主势力,全部扫平。
并进驻部分地方部队,保护矿山的开发。
李思华是非常重视攀枝花的钢铁的,因为这里的铁矿是伴生钒钛的,而钒被称为“现代工业的味精”
,在钢铁、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广泛。
其中85%应用于钢铁工业,在钢中加入钒,可以改善钢的耐磨性、强度、硬度、延展性等性能,加入0.1%的钒,可提高钢强度10%~20%,减轻结构重量15~25%,降低成本8~10%。
钛更是“战略金属”
,钛及其合金具有抗腐蚀、高强度、高温及低温强度性能好、无磁性、人体适应性好、形状记忆和超导等优异性能。
当然,短期是用钒,钛的大量应用要期待未来的科技进步。
除了上述的4大铁矿区外,由于海南和缅甸已经可以设计和修建50万吨产能以下的钢铁厂,因此在各处选择优质的中小铁矿,计划建设总量数百万吨的中小钢厂。
第91章西南发展大局(三)
其次是云南的铜工业综合基地,以及贵州的铝工业综合基地等。
铜的用途可能比起钢铁更多。
不仅军工上子弹和炮弹都离不开铜,更重要的是,例如通讯上的电线电缆、电机的定子、转子和轴头系统、引线框架、大工业铜管构成的管线和热交换器等。
更不要说未来的集成电路、印刷电路和电真空器件等。
所以以东川铜矿和普朗铜矿等多个矿区为基础的云南矿业,就成为铜工业最重要的基地,建设的紧急程度,还超过了对钢铁的要求,需要在1936年中前完成,实现产能每年达到铜精矿含铜10万吨的水平。
铝工业则是为航空自制战机而准备的,所以在清镇的10万吨产能铝工业基地,以“贵州铝业”
的名义同期开始了建设,建设的周期要求与铜工业基地是一样的。
其它重要金属开采,例如云南的钨、锑、锡、镍、铅等,都有大小不一的矿业进行开发。
除了金属和合金制造,其它大工业体系,包括材料、建材、仪器仪表、无线电通讯等,也以四川为重心进行了相关布局和工业建设。
民生大工业,则以兼具军民两用的化肥产业为核心。
在四川,是在缅甸合成氨工业基地的基础上,沿着油气田的分布,布局了多个合成氨工厂,因为合成氨是以天然气加煤炭为核心,非常适合在四川发展,何况四川本身就是农业大省,对化肥是极其需要的。
在贵州,则是以其丰富的磷矿资源为依托,重点发展以开阳磷矿为基础的磷肥大基地。
三大类化肥,氨肥、磷肥、钾肥,目前通过这些项目,可以将前两者蓬勃发展起来,至于钾肥,现在只有一些小矿,不成气候,只能是先发展技术。
至于大规模生产,要等待未来攻略青海,取得盐湖资源。
化肥对农地有侵蚀,但也没办法。
李思华前期尽量推广了农家积肥,但效力相比化肥差得太远,只能作为一种补充。
实际上,21世纪的中国农业,每亩农地需要使用化肥将近30公斤,而以人畜粪便为主的农家积肥,要提供30公斤化肥同样多的养分,需要1吨的分量,所以对于农业是远远不够用的。
不过掺入大量树叶枯枝等植物成分的农家积肥,有一个好处,就是改善农地的微生物环境,保持农地的自然肥力。
所以还是要大力发展,与化肥的使用结合起来。
在整体规划上,缅甸加上云贵川,总耕地面积要达到3亿亩,按照每亩10公斤化肥的使用量,需要各类化肥也将达到30亿公斤,即3000万吨化肥的需求,当下生产还远远达不到这个需求总量,李思华希望,是到1938~1939年达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