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当时我的观察是,民兵的逐渐消亡,其实是基层管理和组织逐渐减少的一部分。
全国和全民转向经济发展,基层管理和组织这种太过革命化的安排,似乎就显得不合时宜,而且成本太高,似乎有正常的各级政府机构存在,就足够了。
实际上,这是去革命化的一部分。”
“当然,这种基层弱化的趋势,在后来遭到了不少反噬。
例如新疆和西藏被煽动起来的恐怖活动;例如落后地区的乡村,重新落入贫穷而瘫痪的境地,东莞当时有的小姐,居然回乡过年,还要到村长家“值班”
,村长完全变成了恶霸;例如某明珠大城市,在抗疫中表现出来的基层涣散和无能为力。”
“从2010左右开始,对于基层涣散,上层建筑有所重视,但说实话,除了新疆这样的重点反恐地区,改进幅度有限。”
毛泽东的神色非常严峻:“基层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就一定有别有用心的人,会去占领。”
他对于李思华前世这些“沉渣泛起”
的丑恶现象,尤其是落后乡村的治理瘫痪,痛恨至极。
所以两人一致同意,必须长期加强,而不是逐渐降低对基层的管理和组织。
李思华说:“我们的民兵组织,真正在建国后,我想将之与教育和基层组织干部体系,结合起来。”
她解释说,如果保持10%的人口比例是民兵,那么这10%主要就是选拔次优的年轻人,最优秀的可能进入大学或者军队。
这批次优的人,也可能在年轻人比例中要占到25%或以上,建国6亿人口的话,要超过6000万人。
那么多的人组织起来干什么呢?就在本地作为当地的青年积极分子的先锋队吗?激情能够保持多久?尤其是农村,一帮乡村青年,能有多少见识,带动当地的发展和思想进步?
所以要让他们教育起来、流动起来。
“在教育方面,建议在城市和乡寨,都要设立民兵流动教育站。
城市和乡寨中,最优秀的工作人员、经济组织的管理人员,都要作为长期兼职的教师,还可以专设一些专业教师。
他们对来到城市和乡村的民兵进行教育,或者是政治思想,或者是自然生态、动植物知识,或者是农业种植养殖科技,或者是加工业的经营和管理,或者是机械电气操作,或者是企业的组织和管理。”
“这样的流动教育,如果一个民兵在各地经历了三年或以上,尤其是乡村青年,几乎可以肯定会变成一个不同的人,一个远比过去,呆在自家乡村要有能力、有思想的人。”
“在流动方面,建议每个民兵要打散,三三两两地分入其它地区的民兵组织,而不是在当地。
每一年轮到一个地域,参与当地乡寨或者是城区的工作,担负最基层最繁琐的工作,担负劳动任务。
白天工作,晚上夜校,全面占领他们的时间,让他们在劳动、学习、工作锻炼中,逐步成为我们理想的接班人。”
“如果建国初期,我们实行九年业务教育,从7岁开始上学,那么16岁是初中毕业,学习优秀的人上高中,部分上技校或中专,两部分的人员大约25%足够了;其余的75%青年中,25%就选拔进入民兵。”
“从16岁到21岁,总共是5年,每个民兵应该在各地轮流驻扎5个地域,每年1个。
例如从四川到陕西,再从陕西到山西,从山西到内蒙,从内蒙到新疆。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选择基层干部的过程,也是一个大移民的过程,在5年完成后,尽量劝说他们在外地,尤其是祖国需要的地方安家落户,还可以带动他们的家人,前来新的地方安家。”
“这样大规模地流动起来,大规模地教育起来,大规模地训练和组织起来,大规模地在异地参与劳动、生活和工作。
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拓宽了眼界,学到了能够实践的知识和本领,思想得到极大的拓展,就能够告别愚昧、拥抱现代化。
未来的村长村干部、乡长乡干部、区长区干部、街道干部,主要就来自这个民兵群体。”
“需要指出的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半军事化的一面并没有弱化,但其它的方面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这就是一个超级干部学校、超级教育学校、以及一只超级劳动力大军。”
毛泽东倒吸了一口冷气:“你这是要让全国都流动起来哈,六七千万人,成本能撑得住吗?”
他发现他和李思华谈话,总是很难坐得住。
或许是因为她时有惊人之语,让人难以平静下来的缘故。
李思华认真地点了点头,解释说:
“我自己仔细想过,成本可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这个大计划实施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粮食,这一点我们下次再讨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