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小唐记者问:“我们寻常百姓对翰林书画院了解甚少,张画师可愿分享一件自己记得最清楚的事吗?”
张画师答道:“我记得刚来画院之时,官家曾来此考校。”
赵佶见有自己,连忙认真看起来。
“当日出一题,‘蝴蝶梦中家万里’,我冥思苦想,也想在官家来时画得好作品,到最后画出他乡客春眠而起,见落花怅然之景,本以为比那画睡梦,蝴蝶的人要高明些许,却没想到,同僚战画师“苏武牧羊假寐”
图,一举夺魁。”
赵佶点点头,他也记得此往事。
小唐记者问:“张画师在翰林书画院已十数载,可以有最开怀之事?”
张画师答:“我之前花费数年画了一副画,献与陛下,陛下观之赞叹,亲自提名‘清明上河图’。”
小唐记者:“哇。”
张画师:“直至如今,我的内心依旧感念圣恩。”
赵佶看到这不由得开怀的笑了,其实他对那幅画是什么已经记不得了,但是看这个画师这么儒慕自己,也很开怀就是了。
叫什么来这?赵佶又翻回去看看封面,张泽端,嗯,长得也不错。
他又翻回来接着看刊物。
小唐记者问:“张画师如今在汴京城也颇为知名,我前几日还看见街边摊位上有张画师之作——乃是先前登在本刊之上,有乡野画家放了大幅卷轴去卖的,张画师如何看待此类赝品?”
张画师答:“那画师仿得是贵刊版面,如何是我作品多好?不过我对赝品倒是不甚在意。
自古画家有了名气之后,供不应求,求画之人就会转别处去寻赝品,唐记者不知从古至今无数的画家听到最多的话是什么?
小唐记者问:“是什么?”
张画师答:“就是求画的开口,我要一个和某某作一样的画来。”
小唐记者(笑)
张画师说:“我身边也有当代大手,唐记者可知画院米待诏?米待诏十分淡然,直接写“元晖”
二字分给别人,不止米待诏,我有许多的同僚都在仿自己画作上提过名,来帮助急缺钱财的人。”
小唐记者问:“张画师平日里除了画画还有什么雅好?”
张画师说:“最近沉迷刻板,想要细刻绘画,广传天下,我等翰院画师能观赏宫廷画作,其他的画师却没这样的学习路子。
如今民间画家不如书法家来的多,是因为碑文广传,画作却不能。
我只望以后民间画家也能常常见到宫廷画作,毕竟绘画要临摹,多看才能有长进的。”
一整篇采访下来,小唐记者的问题中规中矩,张画师答得也滴水不露,赵佶点点头,对这个翰院画师加深了印象,叫身边小黄门过来。
“张宝,去御库取画来,叫《清明上河图》的。”
张宝得了令便去取画,赵佶接着翻看杂志,一边翻一边想着,那阮记者这期怎么没上刊?
少了他采访,真是少了许多热闹。
咦?在这。
赵佶手停下,看向那页“风雅颂价高引争议,街头评论纷纷起。”
下面有一行小字:“阮记者首次街头采访。”
这不是潘卿家开的店?他这又是什么鬼主意?街头采访又是什么意思?赵佶往下看去,只见开篇便是阮记者自述。
“看官们好,我是阮棘,近日汴京街头巷尾热议之事,莫过于新晋开业的风雅颂店铺。
今日本刊记者亲临现场,一探究竟。
踏入店内,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令人瞠目的价签——以一件襽衫为例,市价不过十余贯,此地竟标价高达八十贯。
环顾四周,各类商品琳琅满目,无一不是身价倍增,远超寻常预期。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引发的民意,本刊记者漫步于汴京的大街小巷,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收集了他们对于风雅颂的真实看法。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百姓对这件事如何评价吧。”
这倒是新奇,赵佶记起从前那《京东蹴鞠广昭示》上头一次有“采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