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但三个月后,中国音乐家协会修订章程,首次明确接纳非职业演奏者参与评审环节。
没人提是谁推动的,但李冉知道,有些风,吹出去了就回不来。
与此同时,《重生》的录音母带被大英图书馆永久收藏,理由是“记录了21世纪人类情感表达的一次重要突破”
。
马库斯得知消息时正在喝啤酒,一口喷了出来:“我的天,咱们成了文物?”
“不是文物。”
阿木低头调鼓弦,“是活的历史。”
真正让他们重新回到地面的,是一通电话。
来电显示是拉萨盲童学校。
接线老师声音温柔:“林晚晴同学,扎西拉姆想跟你说话。”
屏幕亮起,那个曾在演出当晚举着手语牌的小女孩出现在画面中。
她瘦了些,眼睛蒙着纱布,却笑得灿烂。
“姐姐,我学会弹你教的那段旋律了。”
她说着,摸索着身前一架小型电子琴,断断续续地敲出《同行》的开头几个音符。
林晚晴听着听着,忽然抬手捂住嘴。
“你怎么了?”
李冉问。
“她说……她妈妈昨晚去世了。”
翻译老师低声补充,“临走前,她让她一定要学会这首歌。”
排练厅瞬间安静。
窗外阳光斜照进来,落在钢琴键上,像是镀了一层旧日的光。
第二天清晨,林晚晴独自来到录音室。
她让技术人员打开跨国连线系统,然后坐在琴前,一遍遍录制《同行》的钢琴独奏版。
录了十七遍,每一遍都不一样??有时慢些,有时加入即兴装饰音,有时只是轻轻按下几个和弦,仿佛在抚摸某个人的额头。
“送给扎西拉姆。”
她最后说,“告诉她,以后想妈妈的时候,就弹这个版本。
因为……我也在听。”
视频传过去那天,拉萨下了雪。
镜头拍到一群孩子围在屏幕前,听着琴声,有人跟着哼,有人用手语打出“谢谢”
,还有一个小男孩跪坐在地上,把耳朵贴在音箱外壳上,一动不动。
这一幕被截屏发上网,配文只有四个字:**声音有家**。
风波并未止息。
六月初,某省级电视台策划一档“励志真人秀”
,试图邀请“星火计划”
全员加盟,承诺百万酬劳和黄金时段曝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