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许多危险,试炼网罗,我已安然度过;靠主恩典,安全不怕,更引导我归家!
将来禧年,圣徒欢聚,恩光爱谊千年;喜乐颂赞,在父座前,深望那日快现!
同样摘自百科的该曲创作背景:
《奇异恩典》这首最初由英国牧师约翰·牛顿作于1779年,开始是一首传统的民谣,或黑人灵歌,它表达了宗教的忠诚,其中包含着一个平淡但是极富深意的赎罪的故事。
歌的主题和《圣经》的主旨相符:忏悔、感恩、赎罪、重生。
歌词简洁充满敬虔、感恩的告白,也是约翰·牛顿的生命见证,约翰·牛顿本是一名黑奴船长,无恶不作,后来反而沦落非洲。
在一次暴风雨的海上,他蒙上帝的拯救,于是决心痛改前非,奉献一生,宣扬上帝的福音,成为19世纪的传道人(英国圣公会)。
去世之前,他为自己写了墓志铭:“约翰牛顿牧师,从前是个犯罪作恶不信上帝的人,曾在非洲作奴隶之主。
但借着主耶稣基督的丰盛怜悯,得蒙保守,与神和好,罪得赦免,并蒙指派宣传福音事工。”
这首诗歌就是他一生得拯救的见证。
在歌中充满了他对自己过去贩卖奴隶的悔恨,和对不计较这些仍赐福于他的上帝的感激之情。
这首曲子,这首曲子背后的创作者的故事,也是我写齐勒故事的灵感来源。
3然而,不应把齐勒同《奇异恩典》的创作者的故事完全等同起来,他们毕竟还是身处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次元,拥有着不同的人生,也不可能有相同的三观的存在。
但可以对照他们所遇到的一些事。
齐勒自始至终都不信神,但大公给他的那枚项链,算是在某种意义上,代替了现实中约翰牛顿所遇到的那场暴风雨。
如果那场暴风雨中,神明没有显灵,约翰牛顿也许会葬身于那场海难中,自此再没有能写出《奇异恩典》的牧师,刻在历史上的只会是臭名昭著的黑奴船长。
又或许,如果在那次海难中,约翰牛顿没有向神明祈祷过,但他依旧撑过了那次暴风雨,那么这个世界上也不会有《奇异恩典》,黑奴船长也不会变成信奉神明的传道人。
就算是神明真的显灵了,但那场暴风雨,也只是一个“契机”
,约翰牛顿大可以在这之后忘记自己发过的誓言,继续他的罪恶事业,但他已经被这个“契机”
改变了,而这一改变让他变成了后来的他,让他写出了《奇异恩典》,因为这个“契机”
选择做出改变的,是约翰牛顿自己本人,哪怕他是出于对神明的信仰,但作出决定,进行赎罪的,还是他本人。
我在写的时候,有想过大家会不会疑惑大公为什么不直接用【沟通】的能力“感化”
齐勒,让他放自己逃跑,但如果你们能在看文途中自己发现原因的话,我会很高兴的——
因为大公不想沟通。
拥有沟通能力的她,恰恰更知道什么是无法沟通的情况。
她能让齐勒喜欢上他,能让齐勒解除她的奴隶身份,但是齐勒还是那个齐勒,那个奴隶商人之子,他就算喜欢上一个奴隶,想保护他爱着他,也无法改变他身处的世界和这世界授予他的三观。
这是无解的,只要齐勒还在继续着他奴隶商人之子的生活,他就永远无法真正知道自己的“罪孽”
,又或者他是知道的,但在遇到那场“暴风雨”
之前,他始终会选择蒙着眼睛继续这么做。
大公自始至终也没有想过要去“拯救”
齐勒,说到底,她也只是给了齐勒一个“契机”
,一个在齐勒眼里,不知道该说是“毁了他”
,还是“救了他”
的“契机”
。
这个契机把齐勒原本的世界打破了,让他颠沛流离,从原本高枕无忧的生活中沦落到这个世间。
但也是这个契机,让齐勒后来遇上了那个猎户,那个牧师,让这些“微不足道的一格”
里的人物,成为改变齐勒的原因,让他走上后来的“赎罪”
之旅。
(至此,同步更新75章大公的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