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此外,微臣家乡还有不少人下南洋谋生,因为严厉的海禁政策,他们无法正大光明地回来,只能悄悄偷渡回来,导致家庭离散,亲人不能团聚。
微臣的家乡曾有一商人回来后,被官府发配边疆充军,此后再有人回来都是偷偷摸摸藏着掖着。”
说到这里,杜正业悄悄瞥了周嘉荣一眼,见他没任何不悦的神色,斗起胆子道:“太子殿下,实不相瞒,据微臣所知,海盗不少是走投无路的渔民或是商人。
正所谓堵不如疏,因此微臣斗胆,为家乡百姓请命,恳请朝廷开放海禁,允许渔民出海打鱼,来往行商正常经商。”
周嘉荣沉默少许,颔首道:“杜大人,你提供的消息很有用,我会认真考虑你的提议。”
见他没有一口拒绝,杜正业很是激动,连忙道:“多谢太子殿下。”
等人走后,周嘉荣拿起了杜正业的资料再次看了一遍。
杜正业进士出身,当年便进了翰林院。
翰林院可是个镀金的好地方,但次年他却被踢到了鸿胪寺,然后一直未得升迁,至于理由,是因为他上折子惹怒了兴德帝。
也不知道当初那封奏折说了什么。
周嘉荣放下杜正业的资料,去了一趟火药司,将柯实单独叫到一边,说了在东南沿海发现新的杀伤力巨大的火器一事。
柯实听得两眼放光,当即请命:“殿下,请容许臣去一趟东南沿海地区,臣想亲自见识这所谓的火炮,若是能为我所用,当是一大杀器。”
果然是个痴迷于火器的家伙。
周嘉荣淡淡地提醒他:“柯大人,敌人手里这玩意儿也不多,你想接触恐怕很难,还是尽快改造火器吧,我答应你,若能缴获这种火炮,定送一门到火药司,给你们钻研仿知。”
听到这个承诺,柯实这才不提要去东南沿海的事,只是巴巴地望着周嘉荣:“殿下,这什么时候才能缴获一门火炮?”
什么时候?周嘉荣也答不上来:“柯大人,我们会尽快的。
不过想要缴获火炮,肯定得用火器对抗他们才行,普通的刀剑还未接近他们,恐怕就被他们打趴下了,因此这个事说到底还得看火药司这边的改造进度,你们需要什么尽管提,我会让孔大人尽量满足你们。”
柯实听了之后跟打了鸡血一样:“殿下放心,臣等竭尽全力,必定会尽快完成任务。”
刘青在一旁看得好笑,柯大人真是个老实人,殿下用火炮一钓就上钩。
周嘉荣又勉励了柯实一番,然后回到府上,开始翻阅吏部送来东南沿海历年人口统计变化数据,然后发现了一个很骇人的情况。
从现在往上推,从大齐建立到现在百余年间的时间,东南沿海多地,尤其是临近海边的府县,人口不但没增加,反而是缓慢减少的。
大齐建国初只有五六千万人,现在有差不多七千万人,百年间人口总体增长了一千余万,可到东南沿海诸地,人口却不增反减,而且近二三十年来人口呈现递减的趋势,东南沿海的田赋商税也是逐渐下滑。
这不合理,这一百余年,东南沿海并无大规模的战事,天下还算太平,没道理人口不增反减。
周嘉荣推测,可能是有一部分拖家带口去了南洋,还有一些成为了流民,未被统计在册,此外还有些沦为了海盗,亲族怕被牵连,便称其已死亡,因此登记在册的人会比实际的人数少。
流民是历朝历代都难以完全解决的问题,往往到王朝末年,土地兼并严重,百姓生活无以为继,为逃避田赋徭役征兵等,不少会沦为流民。
而这时候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也会减弱,无力解决这个问题,进而导致财源减少,征兵征役困难,进一步导致朝廷式微。
但大齐还远远没到这一步,东南沿海却出现了此种情况,必须得重视。
周嘉荣意识到,东南沿海地区的形势比他想象的还要严峻,甚至比匈奴人的问题更复杂。
匈奴人只消打,将他们打怕,打服就行。
可东南沿海的危机,是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的产物,并不是加强海禁,只靠武力就能解决的问题。
也许靠海禁,闭关锁国能够保一时的平安,但绝对无法长治久安。
而且据弹幕透露,这其实不仅仅是一个危机,也是关乎大齐国运的一次重大机遇,若这步棋走好了,兴许大齐能够更上一层楼,更为更强大的国家。
在书房思考了一夜,周嘉荣心里生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次日,他先让刘青去宗人府看看中山王。
不多时刘青便回来了,禀告道:“殿下,中山王状况不是很好,看样子已经疯了,说话稀里糊涂的,看到我就跪下求饶,求小人放他出去。”
要知道,中山王可是一直以自己的皇子身份为傲,别说对刘青下跪了,能正眼看刘青就不错了。
周嘉荣不知中山王是装糊涂还是真糊涂,但这终究是个祸害,必不能让其有翻身的机会,为害百姓。
他进了宫,拟了一份圣旨,革除了中山王的王爵,将其贬为庶人,并发配到西南,让廖安盯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