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7月5日,布尔什维克党在圣彼得堡郊外开会,列宁经过艰苦的说服,决定发动武装起义,时间定在7月11日,后来,由于装备不到位和军队策反还需要时间,先后进行两次推迟,最终将时间定位7月16日。
当天,成千上万的工人向彼得格勒市中心行进。
由于布尔什维克的宣传、组织工作,军队中的大批士兵转到革命方面,沃伦禁卫团教导队士兵率先起义,杀死教导队队长,然后上街,开往附近的普列奥勃拉任斯基团和立托夫斯基团,实现了初步联合。
整理好队伍后,起义兵团开往维堡,同工人会合。
驻在维堡区的莫斯科禁卫团教导队进行反抗,阻止士兵参加起义。
起义士兵和工人冲进营房,击毙教导队长,夺取了武器,武装了工人。
工人和起义士兵夺取了兵工总厂和炮兵总部,缴获4万支步枪、3万支手枪和大量子弹。
布尔什维克带领群众向监狱冲击,释放了政治犯,获得释放的布尔什维克立即奔向工人区,参加战斗。
军队参加起义越来越多。
7月16日晚,沙皇的大臣们在玛丽亚宫开了最后一次会,但很快就被逮捕了。
尼古拉二世企图从前线调回军队来彼得堡镇压起义。
但附近的军队已经起义。
沙皇的讨伐队被阻拦在半路,即便再坚定的保守派,也那你遏止军队不打军队的思潮,整个首都掌握在起义者手中。
当天深夜,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以传单形式发表了《告全体俄国公民书》,宣告沙皇制度垮台,首都已经转到起义人民手中;指出工人阶级和革命军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民主共和国,没收地主土地,实行8小时工作制,联合各交战国人民制止帝国主义战争。
这份宣言广为传播,在工人和士兵的集会上宣读,但是由于内部认识并不统一,列宁主张的建立彻底的工人阶级政权没有得到支持。
革命在首都彼得格勒取得胜利后,接着在各地迅速展开。
7月17日,布尔什维克党莫斯科委员会散发传单,号召工人和士兵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支持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7日晨,莫斯科开始总罢工。
游行队伍向红场、市杜马行进。
武装的工人把警卫撵走,解除他们的武装。
在市杜马对面的广场上举行群众大会。
布尔什维克号召工人走进营房,同士兵联欢。
士兵很快转到革命方面。
下午,工人和起义士兵占领了克里姆林宫、兵工厂、火车站、市政府、警察局、电报局等,从监狱里放出政治犯。
7月下旬,革命的风潮向四周扩散,整个喀琅施塔得掌握在起义者手中,赫尔森福斯(即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此时芬兰还在俄国的版图内)的水兵、士兵也举行起义,乃至于在东线与德国对峙的战线上,圣彼得堡武装起义的消息传到前线时,广大士兵立即行动起来,成立士兵委员会,对军官实行监督。
农民也欢迎革命,推翻沙皇制度已经给他们带来政治上的解放。
他们开始夺取地主的土地,争取经济上的解放。
各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也广泛地开展起来。
在罢工和武装起义过程中,圣彼得堡的工人建立了新的政权机关——苏维埃,但是,工人们毕竟缺乏从政经验,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迅速开始接管政权。
秦时竹看到的临时政府首脑,便是保守派的名字。
“一切权力归苏维埃!”
秦时竹笑了,刚才的惊讶此刻已经平静下来,迅速做出了对形势的判断。
沙皇俄国已经崩溃,原本应该在明年3月爆发的2月革命提前了整整半年多,从列宁已经介入的情况来看,10月革命或许会提前更多的时间。
他当机立断,对演习总指挥陆尚荣道:“今夜召开紧急会议,演习部队外松内紧,准备集结,东线、中线各部队做好作战准备。”
陆尚荣原本也是一头雾水,不明白秦时竹刚才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反应,现在一看电报,立即就醒悟过来,连声道,“我立即安排。”
情况正如秦时竹估计的一样,孟什维克在沙皇时代已经能够从事合法活动,拥有方便的条件来通知自己的支持者出席会议,于是,苏维埃虽然成立,但其架构体系却不是工人直接选举产生的,而是由合法工会组织指派的,布尔什维克是其中的少数派——这一点正好和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少数派)的定义相反。
在苏维埃会议上,孟什维克、国家杜马代表尼.齐赫泽当选为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劳动派、社会革命党人克伦斯基和孟什维克斯柯别列夫当选为副主席,参加执行委员会的,大多数也都是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
只是到会议即将结束时,莫洛托夫才赶到塔夫里达宫,而列宁更是连列名的资格也没有。
但是,由于工人武装掌握着武力,以及面临沙皇的讨伐风险,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即便控制了苏维埃,也只能部分执行布尔什维克的主张,但也由于苏维埃目前的革命特性,工人群众内部并不赞同列宁有关改组苏维埃的建议——理由是明摆着的,目前的政权组织已经能够发挥革命威力,不必要多此一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