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唐代也因宰相品位尊崇,人主不肯轻易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并假借他官之称。
如唐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称“参议得失”
,或称“参知政事”
等等,名称不一,都是宰相之职。
《旧唐书-李靖传》载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中书令(《百官志》作仆射)李靖因足疾上表“乞骸骨”
,其言辞极为恳切,唐太宗为之感动,说:朕观古往今来,身居富贵,能知足者甚少。
纵然才能不堪,身患疾病,犹自强居职位。
公能识大体,精神诚可嘉。
于是,太宗除下优诏,令其在家调养外,又命其疾小愈,两、三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
贞观十七年(公元633年),太宗以李绩为太子詹事(东宫百官之长),并特加“同中书门下三品”
之衔,使其与侍中、中书令一样参预宰相职事。
从此之后,就有“平章事”
与“同三品”
的衔号,就是品级再高的官,也不例外,否则,就不能行使宰相的职权,只有三公、三师及中书令不加。
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以黄门侍郎郭侍举,兵部侍郎岑长倩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自此以后,“同平章事”
也成为宰相的衔号。
开元以后,为仆射者例不加“同平章事”
,结果就不能参与宰相机务,而被挤出宰相行列。
安史之乱以后,宰相名号又有了变化。
由于代宗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升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为正二品,所以就废除了“同中书门下三品”
的职衔。
与此同时,中书令和门下侍中基本是藩帅兼领,几乎不单独作为宰相来设置,因此,唐后期的宰相名号基本上就是“同平章事”
了。
除三省六部外,还设有御史台(监察机构)、九寺(事务机构)、五监、诸卫、诸军。
九寺:长官为卿。
太常卿正三品,其余从三品;副长官为少卿,太常少卿正四品上,其余少卿从四品上。
寺下设署,分上中下三级,上署令从七品下,丞从八品下;中署令正八品上,丞正九品上;下署令正八品下,丞正九品下。
太常寺:设太常博士四人,从七品上;太祝六人,正九品上;奉礼郎二人,从九品上;协律郎二人,正八品上。
下设郊社署、太乐署、鼓吹署、太医署、太卜署。
太乐署有乐正八人,从九品下;开元二年(714),京、都皆置内教坊使。
鼓吹署亦有乐正四人,从九品下。
光禄寺:辖太官、珍馐、良酝、掌醢四署,用掌郊祀、朝宴之膳食供设。
卫尉寺:辖武库、武器、守宫三署,各有监事一、二人,正九品上,掌仪仗、兵器、宫廷宿卫。
宗正寺:官员全为皇族,掌天子宗族谱牒及外戚事务。
太仆寺:辖乘黄、典厩、典牧、车府四署,掌天子、王公车马养护选择之事。
唐代在各地设牧监畜养马等家畜,上牧监从五品下,中牧监正六品下,下牧监从六品下。
大理寺:除卿、少卿、丞外,有大理正二人,从五品下;司直六人,从六品上;评事十二人,从八品下;狱丞二人,秩从九品下。
胪寺:掌典客、司仪二署,典客署掌外来使节、四夷君长朝见之礼、收贡、回赐,并有掌客十五人,正九品上。
司仪署掌高官凶丧赙葬营墓之务。
司农寺:掌上林、太仓、钩盾、藁官四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