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上林署掌管果菜种植;钩盾署掌柴炭禽畜;藁官署管粮油加工,太仓为国家粮食总管。
各宫苑总监一人,从五品下,副监从六品下;九成宫监亦同之。
太府寺:辖京、都诸市署、左、右藏署、常平署、琼林、大盈库。
五监:国子监长官为祭酒,少府监、将作监长官均为监,同为从三品;军器监长官为军器监,正四品上;都水监长官为都水使者,正五品上。
国子监副长官为司业,少府监、将作监副长官为少监,均从四品下;各监丞为从六品下,主簿从七品下,录事从九品上(国子监录事从九品下)。
国子监:设国子学,博士五人,正五品上;助教五人,从六品上。
太学,博士六人,正六品上;助教六人,从七品上。
四门馆,博士六人,从七品上;助教六人,从八品上。
少府监:辖中尚署,掌牋祀圭璧、天子佩饰;左尚署,掌车乘制造;右尚署,掌鞍辔、纸笔等;织染署,掌冠冕、组绶、织纫、染色,有染坊使;掌冶署,掌玉器、金属器制作。
各署、监还有监作,从九品下。
将作监:长官历称将作令、将作大匠、将作大监,掌土木营造之事。
右校署,掌版筑、涂泥、粉刷;中校署,掌管竹、葛等器物制作,左校署,掌木器制作;甄官署,掌石器、陶器制作。
军器监:有甲坊署、弩坊署,令皆正八品下。
都水监:掌各地川泽、津梁、渠堰、陂池之事。
辖河渠署及诸监。
——令外之官——
三省六部制为盛唐前的官僚制度,至安史乱起,社会内部起了大变化,官僚机构亦发生变动,遂产生由天子直属的令外之官。
这种官深入官制中,于是节度使、盐铁使、度支使、观察使等各名目的官职开始出现,渐渐掌握了实权,使原有官职变为有名无实。
这种官职通常采用的属僚,多为新兴的地主阶层,与三省六部制中的贵族官僚对立。
由中书之强化,门下之衰弱可看出贵族势力已逐渐减退,门下省已渐为天子代理机构——中书省所容纳,贵族官僚至此受到了决定性的打击。
——地方行政机构——
唐代的中央行政机构设置颇为臃肿,有外三省内三省,有九卿六部四监,有御史台卫府,有东宫王宫,职权架构比较交叉重叠,但是其地方行政机关的敷设相对简练,编制完备职责明确。
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开元二十八年(西元740年)全国共有州府328个,县1573个,人口4814369万,户数8412871万,那么当时大约6人户,而我国现在人口比当时大约多25倍。
《旧唐书》中说明“凡天下之州府,四万户以上为上州”
,就是说当时一个发达地区(地级市)的人口超过24万人,折合现在人口600万,差不多正好符合一个计划单列市的标准。
唐代的州府官员属吏的设置精简合理,属官和吏员之间区别明确:所谓“官”
是指各部门机关的首长,为流内九品三十级之中的职事官,相当于如今的国家机关公务员;所谓“吏”
是指各部门机关办事人员,为有级无品的流外官,相当于如今的事业机关工作人员。
共分以下4大块:
一、州领导,有刺史、别驾、长史、司马等。
1、唐制,上州刺史从三品,低于六部尚书而高于侍郎,所以地位尊崇职权重要,“其所部有所改更,得以便宜从事”
;
2、别驾为刺史副职,长史和司马为刺史主要助理,分掌监察军政,这三人“纪纲众务,通判列曹”
,年终还要轮流入京,向中央政府汇报一年以来本地的政务、户口和赋役。
二、下属司曹,暗合尚书省六部职责,相当于如今的部委办局。
1、录事参军事:相当于如今政府办公厅的职责,下辖录事为主官助理;
2、司功参军事:职掌繁复,分管组织人事、教育考试、祭祀宗教、医药卫生等;
3、司仓参军事:管理机关房屋和伙食,分管食品安全、赋税征收、储备粮库、市场交易等;
4、司户参军事:主管民政户籍、农业副业、蠲符签证、护照发放,主理民事诉讼;
5、司兵参军事:主管武官选拔、兵甲器仗、门户钥匙、烽候驿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