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老一辈的人,一听年轻人要革新,心里总是会先存着几分瞧不上,或是觉得一时兴起爱出头,或是觉得小孩子做戏不懂深浅。
虽说此事背后是陛下授意,又要顾及储君颜面,大家面上都不曾提过一句反词,但心里到底也不会有多尽心。
在他看来,张岁安愿意力推此事,一则是因为他年轻,想要有所作为,二则是他如今身为太子近臣,必定事事以储君为先。
只是他愿意背这个锅,那是他的事,可徐家和张家毕竟还有着婚约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张岁安若是因此把士族得罪了个遍,那以后自己女儿嫁过去还能有好日子过?
“子康啊,作为长辈,此事我劝你三思而后行。
我私下也有耳闻,改制背后虽有杨老太公坐镇,但老太公毕竟一把年纪了,不如你回去多多与令尊商量商量?”
张岁安微微一笑:“我已与家父商量过了。”
徐老司徒一怔,心想不应该啊,张淮之怎么可能愿意摊上这种事,那只可能是张淮之如今说话不管用了,小辈们不听劝了。
他也不说破,一套官腔张口就来,又开始面上勤勤恳恳,事上磨磨唧唧:“如此也好,太子殿下初涉政务,你在背后也立了不少功劳,召集九卿议制的章程本已是定了的,只是朝堂之事你也懂得,各自政务繁杂,忙不过来,一时半会难凑成局,明日我便再去催催。”
张岁安顺着他的话头,冠冕堂皇的赞词笑眯眯地说了一堆,又是夸司徒公深明大义,又是说新君日后定会将司徒公视作国之肱股。
最后话锋一转,补上一句:“子康近日寻得一副字帖,听闻乃是前朝书法家卫氏的真迹,世伯最懂书法之道,此等佳作,非与世伯不能共赏之啊。”
言下之意,他隔几日还要再来……
徐司徒是老磨遇上倔驴,他不想动,张岁安就盯着他动,好话说尽,软磨硬泡,反正事儿没个结果,他就是不罢休,硬是把这吨老磨往前推着转了几寸,反正能转几寸算几寸。
司徒府这边松动了,御史中丞涂均也是跟着风向挪,至于太常寺太学那边,这个看似跟自己最亲近的一方,反倒成了最尴尬的一处。
“你这储君近臣,荣光甚伟啊,如今都管到我太学来了?”
张淮之往祭酒署里一坐,望着候在此处的儿子,随口就是一句暗讽。
这小子有事不在家里说,偏要跑到这里来,俨然一副要公事公办的样子。
张岁安温声应道:“孩儿喝惯了太学的茶,自然还是觉得这里的茶好,故而才来讨一口。”
张淮之正喝着手里的茶,这会儿也放下了,只淡淡揶揄道:“陈茶而已,比不得东宫。”
张岁安也不绕圈子,直言道:“别人或许不知,可孩儿却明白,在杨老太公提出改制之前,在太子殿下点出考成选官之前,父亲就曾试过在太学中试行考评之法,好几个家道中落的寒门子弟,不就是靠着考评经义,才得以入了太学吗?”
知父莫若子,张岁安了解父亲的性子,他不肯冒头,事事藏锋,却也并非真的庸碌,他教书育人,到底还是惜才的。
张岁安继而说道:“考成之法初行,并非是要直接掀翻旧例,只是想让寒门庶族的学子们,也能有一条公平的门路而已。”
张淮之将案上的简牍微微翻了翻,半晌,他抬眼看向儿子:“那我问你,如今这天下,什么样的人,能读得起书?”
“士族高门,家学渊源,再者,便是商贾小吏,家有余财之人。”
“既如此,那你这套考成的策题,又要如何侧重?”
张淮之沉声道,“士族子弟读书宛如行步般容易,自小耳濡目染,可寒门庶族呢,大多只能在乡塾里识得几个字,你考经义,他们未必比得过,考实务,他们更是不如,你这所谓的考成之法,当真就公平了吗?”
张淮之虽然语气淡漠,张岁安却反倒松了口气,父亲既然肯把这事掰开了揉碎了来论,就说明他心里并非真的抗拒改制。
“父亲所言,醍醐灌顶,是我思虑不周。”
张岁安挨了一顿责问,不悲反喜,“教化本是长远之功,今日点醒,孩儿定会记在心上。”
张淮之也不再多辩,只淡淡道:“你既已有了想法,那便去试罢。”
他顿了顿,俨然已准备埋头处理公务,“只是记住,太学乃教化之地,莫要掺杂太多争权邀功的杂念。”
张岁安微微一笑:“谨遵父亲教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