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第69章 梵医入典 千金增辉(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梵医东渡传灵药,唐卷新增济世方。

一寸丹心系天下,千金宝典更辉光。”

长安城的暮春,太医署后院的药圃里,薄荷与诃子的清香交织弥漫。

十名身着赭色僧袍的天竺医僧正围在孙思邈身旁,指着一株刚从西域移栽的郁金香,用生硬的汉语讲解:“此物在天竺名为‘茶矩摩’,其根可治风痹,花能安神,与大唐的当归配伍,效力更胜。”

孙思邈捻着银白的胡须,仔细观察着郁金香的叶片,不时点头:“老夫在《千金方》初稿中曾记载‘郁金香出西域’,却不知其药用如此全面。

多谢诸位大师赐教。”

他转身示意弟子取来纸笔,“快记下——郁金香,味辛、苦,性温,归心、肝经,治中风不语、惊悸失眠,用量三钱至五钱,可煎服或捣敷。”

这十名天竺医僧,正是那陵提婆王遵李承乾旨意,随册封使团入唐的医学使者。

他们皆精通《阿闼婆吠陀》中的“生命吠陀”

医学理论,其中为首的达摩笈多大师,更是天竺着名医家耆婆的传人,随身携带的贝叶经上,记载着数百首失传的古方。

自医僧们抵达长安,李承乾便下旨:“令太医署设‘梵医馆’,供天竺大师们讲学传艺,凡太医院学生、民间医者,皆可前往研习。”

如今三个月过去,梵医馆已成为长安最热闹的地方——清晨的脉诊课上,唐人医者围着天竺医僧学习“三脉诊法”

(观察心脉、气脉、血脉),午后的药草辨识课上,天竺医僧又跟着孙思邈认识杜仲、天麻等唐地药材,馆内的黑板上,左边写着汉文的“四气五味”

,右边列着梵文的“三大元素”

(风、火、水),两种医学体系在交流中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这日,孙思邈正在修订《千金方》的“伤寒篇”

,达摩笈多大师忽然捧着一卷贝叶经前来,指着其中一段说:“孙公,天竺有‘婆罗门方’,治湿热黄疸如神,其法用诃子、栀子、郁金三味,以恒河水煎服。

臣观大唐岭南多此症,或可借鉴。”

孙思邈接过贝叶经,虽不识梵文,却能从附图中认出药材,忙请通梵文的学士翻译。

待译文中的方剂展现在纸上,他眼前一亮:“此方与我朝的‘茵陈蒿汤’理念相通,只是用诃子替代了大黄,更适用于体虚者。

岭南湿热,百姓多脾虚,此方或更合时宜!”

他当即命弟子取来药材,与达摩笈多一同调配,亲自尝药试味,调整剂量,最终定下“唐梵合璧方”

:诃子三钱、茵陈五钱、栀子三钱、郁金二钱,以米泔水煎服。

消息传到宫中,李承乾特意召孙思邈与达摩笈多入宫,在御书房详谈。

“朕听闻诸位大师带来的‘耆婆脉诀’,能通过脉象预判疫病流行?”

李承乾指着案上岭南送来的奏报,“近日岭南节度使奏报,当地出现时疫,症状为高热、呕吐、便血,太医们束手无策,不知梵医可有良策?”

达摩笈多躬身道:“陛下,此症在天竺名为‘黑热病’,多因蚊虫传播。

耆婆脉诀中记载,若多数人脉象浮数而乱,便是疫病将至之兆。

防治之法,需洁净水源、焚烧艾叶驱蚊虫,再用‘三果汤’(诃子、毗黎勒、余甘子)预防,发病后用‘雄黄丸’(雄黄、麝香、牛黄)救治。

孙思邈补充道:“老臣与大师们商议,可将大唐的‘避瘟丹’与天竺的‘三果汤’结合,制成药丸分发给岭南百姓。

避瘟丹用苍术、白芷、丁香,能避秽气;三果汤可清热毒,二者合用,当能遏制疫情。”

李承乾颔首:“既如此,朕命你二人主持此事,太医院全力配合,所需药材从内库调取,务必尽快控制岭南疫情。”

他看着案上的《千金方》手稿,又道,“孙公,修订医典时,不妨专门增设‘天竺医方篇’,将婆罗门方、耆婆脉诀、梵药图谱尽数收录,让后世医者能博采众长。”

孙思邈躬身领命,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他回到太医署后,立刻着手整理天竺医方,达摩笈多则率弟子们誊写贝叶经中的精华。

他们发现,天竺医学在外科与针灸上竟与中医有诸多共鸣——天竺的“金针疗法”

与大唐的“艾灸”

都注重疏通经络,只是前者用金属针点刺穴位,后者以艾绒温熏;天竺医僧治疗骨折的“夹板固定法”

,与孙思邈记载的“竹篾正骨术”

原理相通,却多了一道用郁金汁涂抹消肿的工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别蹬腿,你还能再抢救一下!超神道术玩命花钱后我爆红了我的剧本必是HE虎出山总裁的不二妻儿子,请给爸爸指条明路我成了少女的守护灵穿越我是小锦鲤从水浒开始的好汉之旅当玄学大佬穿成入狱女配斗罗之天使与骑士豪门蜜恋:大佬请滚开她病得不轻满朝忠臣,我真不想做千古一帝!万界融合星港综从监狱风云开始重生之逆流十年陈道玄冷嫣然大宋最狠暴君国民别慌,我再模拟一个金色天赋快穿系统之宿主是个戏精碧海幽瞳低维游戏不断作死后我把大佬攻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