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后面景福哥从南方带来的杨梅,让我做成了杨梅酒,你拿去给向秦吧。”
“这也太多了吧。”
满满一大瓶,程驰倒不是对朋友吝啬,只是姜暖药亲手做的酒他还没喝到,先便宜了向秦跟郭行泰了。
厨房还有两个这么大的罐子,姜暖药倒不觉得给的多,她推着程驰出了门,把东西塞他手里说道:“你们少喝点,晚上有唱大戏的过来,六点就开始了。”
瑶县的很多村庄在小满左右会请唱大戏的来村里唱那么几嗓子,用这种喜庆的仪式来迎接丰收之神的眷顾,算是从古留存至今的一种风俗传统,类似古代的祭祀,不过却是简化般的。
程驰几天前就一直期待着,姜暖药这才提醒他。
三个人喝了二两酒就结束了饭局,这次程驰没有丝毫醉意,他也不习惯在别人家睡觉,跟向秦打了声招呼就独自走着回家。
路上碰到经常去姜家坐着说话的爷爷,身后跟着的应该是他孙女,程驰不认识她,可她却主动走上前来跟他打招呼。
“程驰,吃饭了吗?”
想着好歹是村里的人,程驰还是停下点点头道:“吃了,你们呢?”
郭明秋面带羞怯地看了一眼,又迅速移开目光,指了指前面的爷爷说道:“我跟爷爷也吃过了。”
程驰想着赶快回家,趁姜暖药刚吃完饭不忙拉着她腻歪一会儿,就不冷不淡地说了个哦字,从她身边走了。
郭明秋爷爷走到了村口,看孙女还没跟上来,反而站在原地看着程驰离开的背影,不懂年轻女孩心事的他冲着郭明秋喊道:“明秋,愣啥呢,还不赶快走,你大娘等着嘞。”
不舍地收回目光,郭明秋快步跟上爷爷,不情不愿地去了大娘家。
程驰到家时姜暖药正晒着药材,满院飘来的药材味让程驰早就习以为常。
有时候闻不到他还浑身不舒服,用姜暖药的话说他就是,贱得慌。
“天天晒,你也不怕晒冒烟。”
程驰靠在搭建好的架子上,看姜暖药铺撒着黄芩之类的药材。
拿了一根黄连往他嘴里一塞,姜暖药没好气道:“嘴巴这么大火气,吃个黄连去去火吧。”
被苦得说不出话的程驰赶忙把黄连吐了出来,然后跑去屋里漱口。
姜暖药心疼得看着被程驰糟蹋的药材,然后转身去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夕阳逐渐露头,四点左右时程驰就被郭行泰叫走去给村里搭建唱戏用的台子。
地点选在村口的大露台上,那里有专门用砖头砌好的台子,一米左右的高度正好被用来唱戏用。
支书一早在路口迎接戏班的卡车,怀里揣着早就准备好的好烟,给下来的师傅一人散了一盒。
跟班头说了几句话后,工作就正式开始,搭棚子的搭棚子,摆灯具的摆灯具,程驰他们三个就是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一会儿被安排去把东西从车上扛下来,一会儿又跑腿给师傅们买水,前前后后忙了一个多小时才在后台喘口气。
而第一次见这场面的程驰被郭行泰拉着说了不少当地有名的戏曲,还跟班子里的师傅学了几句。
“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
师傅唱曲时抑扬顿挫的咬字加上百转的嗓音,给在后台的程驰他们真真实实打了个震撼,那种人曲合一的境界,跟在电视机前看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头戴金冠压双鬓,当年的金甲又披上了身。”
没有梆子在旁边打调,师傅化妆时随口的两句,就像那战场上的穆桂英活了过来。
满是钦佩的程驰和郭行泰只会在旁边鼓掌,倒是向秦之前去到各地时了解了一点。
“他教我,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
向秦没听过穆桂英挂帅,就知道这个比较有名的京剧曲目《锁麟囊》。
然后被师傅拉比较了两个地方的戏曲底蕴,也见识了这一文化传承时艰辛。
村里请的班子是个百年戏班,专门跑省内的一些重要节日庆祝,但许多大大小小的戏班,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现在的人不爱听戏曲,而是根本找不到接班人。
需要传承的东西往往不跟利益挂钩,自然吸引不了人来学习,而现实是,人需要先解决温饱,才能说走台唱戏的事。
唱大戏对于村里来说是少有的热闹事,往往是每年每个村子都要轮着请一遍,轮到哪个村时,还不能偷偷办,必须让消息散播出去,这才表明自己对这件事情的重视,才能达到祈福的效果。
所以每当这一天到来,无论男女老少,有事或者没事,都会腾出时间来观看,无论听懂与否,喜恶怎何,只要办得热热闹闹,那就是成功的。
而戏班只要一亮嗓,无论台下几何,人多人少,行人鬼魅,都得唱到曲毕,这是对戏曲的尊重,更是对传统的敬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